|
越馬菲三國海洋權利主張風險觀察
南海周邊國家最近的海洋主張非常迅猛,2019年馬來西亞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簡稱CLCS)提出南海中央海域中間部分海床的外大陸架劃界案,連結該國2009年提出的中央海域南部的劃界案。2024年6月菲律賓向CLCS提出涵蓋南海中央海域北中南部分的劃界案。越南在今年7月向CLCS提出南海中央海域中間部分海床的劃界案,將其2009年針對中央海域北部和南部海床的主張連貫。顯然越馬菲正在“完整化”各自的南海海洋權利主張。三國如此作為卻是以中國…
|
|
馬科斯上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的域外影響因素探究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上台後,改變前總統杜特爾特務實發展對華關係的態度。在南海問題上,馬科斯對華態度有很大變化:升級與美國的戰略安全關係,聯合越南等東盟國家對華施壓,但又試圖努力避免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對抗。在南海權力日益轉移的背景下,存在美國試圖打菲律賓牌、民進黨當局試圖推行南海政策“台獨化”、東盟在南海問題立場不一致等因素,削弱菲律賓在南海問題對華制衡強度。對於中國而言,解決南海爭端必須著眼於中美關係的大背景,面對美國在南海問題的制衡…
|
|
賴清德當局南海主張的變化與未來走向
南海是兩岸共同祖產,卻在當下再起波瀾,賴清德當局的南海主張值得關注。後兩蔣時代以來,台灣當局的南海主張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任當局的變更,總體呈現後退趨勢。對比前任蔡英文時期,賴清德當局的南海主張進一步“台獨化”。透過歸納“法理台獨南海路徑”的基本邏輯和演變趨勢,分析歷任台灣當局南海主張的後退程度和邏輯轉變,進而洞察賴清德當局南海主張的真實全貌和變化特點,并研判其未來發展的可能走向。……
|
|
中美經貿摩擦下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走向
本文基於WWZ(2013)的增加值分解框架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多區域投入產出表,測算與分析兩岸、兩岸與其他經濟體的價值鏈合作水平、合作模式及其演變,從增加值貿易視角探究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三角貿易”的新特徵與新趨勢,對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水平與未來走勢做出科學評價。結果表明,中美貿易摩擦對兩岸價值鏈合作水平帶來小幅影響,但推動向直接價值鏈合作模式轉變;兩岸與其他經濟體的價值鏈合作模式及演進趨勢存在差異,其中,台灣地區以間接合作和淺度合作為…
|
|
新形勢下運用法治方式“反獨促統”若干思考
台灣問題不僅是政治問題,也是法律問題。當下,中美戰略博弈持續、美國加力“遏華阻統”,賴清德上台加緊“倚美謀獨”、台美勾連加快“以法抗統謀獨”,在台海局勢愈益複雜嚴峻的新形勢下,中國大陸須高度重視涉台法治工作,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反獨促統”,通過強化運用刑事司法手段精準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為反分裂、反干涉重大現實鬥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權威…
|
|
“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刑事治理
2024年6月21日兩院三部出台并施行的《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反分裂國家法》和《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為依據,回答了在實際工作中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圖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具體法律適用問題,表明了依法運用刑事治理手段打擊“台獨”分裂活動的可操作性。《意見》明確了“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的定罪量刑標準、追訴犯罪的刑事程序以及訴訟權利等…
|
|
以中華民族共同體論述豐富國家統一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會見馬英九時的重要講話,是以中華民族共同體論述豐富國家統一理論的最新成果。中華民族共同體論述以“融合史觀”理順和貫通了傳統兩岸關係話語體系中的內戰、反帝、文化、現代化四種代表性史觀,尤其是通過對中華民族的規範性定義,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等角度解答了長期困擾兩岸關係和對台工作的理論困惑和認識問題,清晰描繪了新形勢下如何團結台灣同胞、開展反“獨”促統鬥爭、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實現心靈契合的…
|
|
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發展、基本框架與主要內涵
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歷程,與台灣島內政局以及兩岸關係互動、國際形勢變化緊密相連,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思想、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進行了解放台灣的準備和鬥爭,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了重要條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科學構想,使兩岸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共…
|
|
“兩制”台灣方案視域下兩岸文化認同的挑戰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國家認同的根與魂。1949年兩岸分隔以來,台灣文化在大陸文化和美國文化交互影響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呈現出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文化認同逐漸走低的趨勢。因此,在“兩制”台灣方案的研制、實踐、完善中,發揮“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首先必須直面兩岸文化認同的當下挑戰。本文嘗試以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變革動力理論為分析框架,通過“三列法”的技術路線,探討美國文化作為外源性文化對一國共有文化(中國優秀…
|
|
中美博弈下台灣太空工業發展態勢及影響
當前,太空已成為中美博弈新領域,民進黨當局趁機加速發展台灣太空工業,謀求深度嵌入美西方太空供應鏈,打造經濟新增長點,已取得一定進展。整體看,台灣太空工業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在部分材料及零組件領域具一定優勢,中游系統整合及下游應用仍是薄弱環節,是正在努力發展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當局以利益相關者身份積極謀求參與太空議題全球治理機制,并利用太空工業軍民兩用的特點,大力發展“不對稱戰力”,對兩岸關係發展及區域和平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
|
發揮福建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賦予福建重大戰略任務。福建先天的獨特條件及自身硬實力也足以擔當重任,現已打造了許多與台交流平台。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上的前景可觀。……
|
|
中國國家統一模式選擇及內在邏輯
中國的國家統一事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展開,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戰略的協調發展是國家統一模式的重要特徵。與二戰後其他完成統一的國家比較而言,中國的統一屬於“內生型統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快速推進全面重構了國家統一模式的要素結構,從外部環境與兩岸互動結構兩個層面重新塑造了國家統一模式的基本樣貌。兩岸統一的核心是發展問題,中國的國家發展模式可以概括為“發展式統一”。“發展”推動了國家統一量變過程的加速…
|
|
從拜登政府封鎖TikTok看美國對華安全觀
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法案,要求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限期6個月內出售TikTok給其他的非中國公司,否則將在美國全面禁止TikTok,原因是美國部分政客認為TikTok獲取的數據可能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目前從國際傳播的工具來看,TikTok作為社媒的作用異軍突起。雖然TikTok可能并不認同自己作為國際傳播的手段,但確實起到一定的公共外交作用。因此,從微觀上說,所謂的TikTok危機衹是數字…
|
|
後安倍時代日本對台政策調整研究
後安倍時代,日本對台政策中的消極因素顯著增加。菅義偉、岸田文雄兩任首相不僅通過放任政要竄訪台灣、加強“日台”實質性安全合作等手段持續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日台”關係“官方化”,還不斷以台灣問題為抓手拉攏歐美等國家構建“遏華”聯盟。此類行徑一方面導致日本“一中”政策進一步空心化,另一方面更使得中日關係及地區形勢面臨空前嚴峻考驗。通過對以上新動向的分析,不難發現日本此番調整對台政策的國際體系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消極表現…
|
|
尹錫悅政府外交戰略轉型及展望
尹錫悅政府上台以來,其外交實現戰略轉型,主要表現為積極強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大力推進美日韓準同盟合作,對中國和俄羅斯呈現疏遠態勢,以及對朝鮮保持高強度施壓。尹錫悅政府外交戰略轉型的動因既有實用主義考慮,旨在服務於實現“全球樞紐國家”目標,也與其對朝鮮半島局勢和俄烏衝突的認知密不可分,同時韓國國內輿論亦對其產生了負面影響。儘管尹錫悅政府的外交戰略轉型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但其迄今并沒有調整其外交戰略的跡象。面對中韓關係當前出現的巨大…
|
|
台灣民衆黨未來的可能發展
2024選舉已確立民衆黨為台灣第三大黨地位,但未來發展充滿挑戰。民衆黨的未來發展會否“泡沫化”,要看柯文哲如何選擇他的從政之路。堅守理念,為所當為,卓然力行,號召更多人走在正途,改變已遭藍綠政客扭曲的社會價值與腐敗的政治風氣,應是柯文哲與民衆黨不致淪為泡沫的唯一正途。……
|
|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政黨交往分析
中國共產黨與日本政黨的交往是中日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黨交促邦交是中日關係深入發展的重要動力。中日邦交正常化後,中國共產黨與日本政黨開啓了全面交往的歷程,在經歷了以黨際交往促進國家間關係緩和階段後,又進入了黨際交往蓬勃發展的新階段。50餘年來,中國共產黨在與日本執政黨交往過程中主要通過與“友華派”保持密切往來、超越意識形態分歧、以經促政等方式深化黨際交往,與日本在野黨的交往則著力通過政黨友好往來推動國家關係發展、藉助政黨力量制衡日…
|
|
習近平“習馬會”講話引領兩岸關係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會晤馬英九一行的重要講話,全面論述了中華民族與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之間的關係。這是習總書記歷來涉台講話中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入地論述兩岸關係與中華民族之間關係、台灣問題與民族復興之間關係及其重要意義的篇章。四個“堅定”及其中關鍵詞與高頻詞,如“中華民族”、“兩岸一家”與“共同”、“兩岸青年”等,是維護中華民族利益與兩岸同胞福祉和推進國家統一的科學指引,對於當今與未來兩岸之間交流的開展與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將產生巨大的指導與引領…
|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兩岸雙贏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遭遇嚴峻挑戰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了以中華民族為主題詞的“四個堅定”,再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中華民族”這一概念與一般意義上的“民族”有著明顯的不同,“中華民族”更接近於多民族構成的“國族”概念。中華民族是5000年華夏文明共同體的近現代表達方式,海峽兩岸都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情懷可以為兩岸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提供有力支撐。海峽兩岸要以彼此欣賞、彼此珍惜、彼…
|
|
習近平“習馬會”講話是對台政策重要宣示
習近平重要講話承續2019年1月《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重要講話、二十大報告涉台部分的基本精神、基本脈絡,是十八大以來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帶有標誌性的對台政策講話,是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又一次系統而生動的論述。講話通篇以“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為主旋律,以“四個堅定”為核心論述,格局宏大、胸懷寬廣、氣勢恢宏,同時立意深刻、言近旨遠、語重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