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社評說,馬英九、蕭萬長昨天接受香港媒體訪問。馬英九表示,博鰲“胡蕭會”後,兩岸恢復協商的困難大為減少,他將在5.20就職後,立刻推動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他還表示,上任後會研究是否進一步放寬港人到台灣觀光的限制,包括給予香港居民免簽安排或台港互設辦事處,都可以考慮,未來凡有助於台港交流的事都會努力去做。
社評認為,推動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協商和加強台港交流,是馬英九5.20就職後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最具有操作性的平台和途徑。由於經貿問題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兩岸關係的軸心,“兩會”恢復協商,可以慢慢發揮兩岸關係的“融冰”作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台港交流的一些禁忌消除,交流空間擴大,香港應進一步發揮發展兩岸關係的試驗、緩衝和過渡作用,為創造兩岸三地“三贏”的新局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從1991年正式運作到1999年兩岸協商基礎破裂,海基、海協“兩會”前後進行了22次談判。其中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汪辜會談”,不僅簽署了包括公證文書認證、掛號信查詢及補償等事務性協議,更開啟了兩岸良好的對話氛圍。“兩會”本可以更有作為,但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將“兩會”協商溝通的政治基礎破壞殆盡。民進黨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繼續緊閉“兩會”協商的大門。馬英九昨天對香港記者重申“九二共識”是存在的,消除了兩岸恢復接觸往來的阻礙。但“兩會”協商已中斷多年,要恢復協商需要時間與磨合。
社評指出,除“兩會”作為操作性平台外,加強和拓展台港交流,是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徑。馬英九昨天的記者會專對香港媒體開放提問,其實已顯示他對台港交流的重視。雖然兩岸“三通”後,可能對香港的中介地位有所削弱,但這是一個漸進過程。兩岸關係走得穩比走得快重要,繼續以香港作為兩岸關係試驗、緩衝和過渡的“參照系”,可以令兩岸關係走得更穩,減少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政治風險。
即使兩岸“三通”,香港中介地位亦難以代替。香港作為兩岸經貿往來的主渠道,無論是經貿網絡、自由港的地位和法律都有不可取代之處,必將繼續為兩岸經貿活動發揮巨大的中介及促進作用。
社評表示,香港拓展台港交流,除應盡快推動貿發局在台設立辦事處外,對台灣赴港到大陸經商、投資、旅遊探親人員,有關部門應盡量簡化手續,提供方便。金融、旅遊、航運等部門,也有必要徵詢台灣業界的意見,改進運作方式,提高效率。各個服務行業,都應盡量為兩岸經貿提供優質服務,鞏固香港的中介地位,令香港、大陸、台灣三方面都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