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微短劇高度雷同導致審美疲勞
http://www.CRNTT.com   2024-06-19 11:55:42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網評:微短劇高度雷同導致審美疲勞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璇

  作為新興網絡文藝形態,微短劇近年呈現迅猛發展態勢,在不斷為影視市場打開新的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因內容創作出現大量雷同現象,使受眾產生審美疲勞。曾有媒體對6000部微短劇的劇名進行分析,從中提取出386名“總裁”、240位“夫人”和98尊“戰神”。不僅劇名雷同,相當數量的微短劇從故事框架到人物設定,從服化道設計到台詞細節,對爆款作品進行全方位的“還原”和挪用。比如,某微短劇與網劇《長月燼明》從故事、人設,到服化道出現很多相似之處。某平凡女子在後宮逆襲成功並為母親報仇的作品火了,仿照之作蜂擁而至,有的改一下時代背景,有的換一個人物身份。還有很多微短劇靠與爆款作品類似的劇名吸引流量,比如有的觀眾誤以為微短劇《乘風破浪的婚姻》是綜藝《乘風2023》的衍生作品而點擊觀看。

  微短劇之所以出現大量雷同內容,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不少微短劇自網絡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網絡文學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存在人物標簽化、情節套路多、故事同質化的問題,網絡文學原著內容雷同,由其改編的微短劇也難免大同小異。二是微短劇特殊的生產播出機制,為滋生雷同之作提供土壤。從觀看渠道上,微短劇分為App端與小程序兩種模式。App端模式指用戶通過愛奇藝、抖音等平台直接觀看消費,製作方通過成片分賬、版權合作等實現內容變現。小程序模式指用戶通過視頻平台、社交平台導流進入第三方小程序,進行內容觀看消費。製作方將微短劇作品售賣或授權給分銷機構,分銷機構在匯聚一定數量的微短劇作品後形成內容庫,上線運營一個至多個付費微短劇小程序,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投放引流。在算法邏輯之下,視頻平台將微短劇的“吸睛”內容推送給潛在用戶,吸引用戶到小程序裡付費觀看,使很多雷同的劣質微短劇獲得高額充值收入。從這個角度看,“小程序”類微短劇不完全依賴優質內容變現,還靠投流變現。在利益驅使下,部分從業者壓縮製作成本,批量推出同質化產品,並將更多資金用於投流,製造有流量缺質量的所謂“爆款”。根據相關報告分析,2023年中國微短劇投流規模達312億元。這無形中扼殺了原創的積極性、窄化了題材範圍,使創作環境出現投機、短視的不良風氣。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