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鄭劍(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 沈而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鄭劍日前在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論文,指出台灣社會正向“前統一階段”演進,表現為對統一的抵觸抗拒情緒化、反統成為“政治正確”的“道德標杆”、對台海“必有一戰”的認知明顯上升、對國際干預的期盼和“感恩”心理持續增強等。
鄭劍認為,種種現象表明,台灣大量民眾在兩岸關係、統“獨”抉擇問題上的思想心態,已經自覺不自覺地進入“前統一意識”狀態,並推動著整個台灣社會向“前統一階段”演進。其主要表現和特點如下:
一是對統一的抵觸抗拒情緒化。從李登輝執政中後期迄今,台灣島內對兩岸統一的支持率大體呈逐步下滑態勢,明確支持統一的比例由絕對多數降至僅5%左右。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台獨”和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的支持率穩步上升,前者一度突破5成,後者一度突破4成。面對抗疫不力的窘境,蔡英文第二任期的支持率一度仍超過5成。特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台獨”的支持率高達6成,預示著今後仍有繼續上升的空間。由此導致的後果是,統一在台灣已經成為政治上的言行禁忌。一度反對“台獨”的國民黨轉向曖昧,甚至變相拋棄“九二共識”;明確支持統一的新黨竟然發生內訌,四分五裂;中間選民在國家民族認同上日益“淡綠化”,中間選民不“中間”;社會上逢中必反、逢共必厭、逢統必怒、逢大陸人必“非我族類”氛圍濃重,廣大民眾和政治人物在兩岸問題上的情緒化、無厘頭反應極為普遍。在台灣,排他性的“台灣人”認同屢創新高,“中國人認同”持續萎縮。
二是對統一的恐懼心理日趨加重。認為“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和兩岸統一,就是台灣被大陸“吞並”,就是台灣被共產黨“統治”,就是台灣“被香港化”;香港“一國兩制”已經失敗,香港人民“水深火熱”,“今天的香港就是明天的台灣”。高度關注所謂統一時間表問題,擔心自身生命財產安全、“民主自由”權力喪失、政治社會地位易位,政治人物疑慮統一後活動空間受限,軍公教系統人員疑惑可能失業,“台獨”分子懼怕受到懲辦,有挺“獨”挺綠劣跡的工商界人士惶惶於“秋後算賬”。整個社會泛政治化,民眾被分裂拒統勢力誤導或綁架,拖延心態、僥幸心態、待變心態甚至希望大陸政權垮台的心態強烈,媒體網絡充斥大陸負面新聞,有關正面報道被謾罵、正面新聞被歪曲、正面舉措被污名。歸根結底,絕大多數民眾內心不能接受即將到來的統一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