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四年秋以來,中日已就東海問題進行了三輪磋商。在第三輪磋商中,雙方一致認為應通過協商對話解決雙方的分歧,在劃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首先實現共同開發。雖然目前雙方關於共同開發的方案還有很大的差距,第四輪磋商又因小泉再次參拜靖國神社而推遲,但磋商已取得的共識充分肯定。中日雙方應堅定不移地朝著實行共同開發的方向走下去。
其實,到目前為止,面對難以解決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而中日兩國的共同經歷也表明,在此類問題上,衹要雙方有誠意,願意協商合作,即使難以徹底解決問題,較好地控制爭議,是可以做到的。
展望未來,衹要雙方堅持共同努力,中日完全有希望通過對話談判首先解決東海共同開發問題,使摩擦轉變為合作,為解決劃界問題創造有利條件,並為未來逐步解決釣魚島問題,作出有益的嘗試。當然,解決後者的難度要比解決前者大得多,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分歧將長期存在。控制分歧,減少摩擦,不使其影響中日關係的大局,應是兩國在此問題上的基本方針。
關於中日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
面對當前中日關係的嚴峻形勢,正確認識和分析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十分重要,這是當前穩定和改善中日關係,並最終促進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中日恢復邦交以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兩國關係總體上是好的,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雖然其間也在「反霸條款」、歷史、台灣、釣魚島、經貿、日本軍事力量發展等問題上出現過種種摩擦,但通常都能較快地得到解決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到八十年代,根據民意調查,兩國人民的相互好感曾達到最高點。中日之間摩擦不斷增加的趨勢是從九十年代初開始的,至九五、九六年,因歷史、台灣、中國核試驗、美日軍事同盟、釣魚島等問題雙方摩擦一度達到歷史高點,但到九六年底則「雨過天晴」。此後兩國關係又在曲折中向前發展。我曾將九十年代的中日關係發展曲線概括為「兩頭較好,中間較差,曲折向上」。但從二○○二年起,由於小泉首相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中方決定停止兩國首腦互訪,兩國在歷史問題上形成僵局,再加上在台灣等問題上的摩擦加劇,兩國關係出現了日益惡化的狀況。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看到,導致兩國關係發生摩擦以及近年來不斷惡化的直接原因很多,其中歷史認識問題是最突出的一點。此外,還有台灣問題、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日美同盟問題等。但這些問題在雙方建交時就存在,為甚麼當時雙方可以建交,兩國關係還曾有長足的發展,而現在卻全部突顯出來了呢?
最近有一種分析,指出了中日關係惡化的四點主要原因,一是日本的歷史認識問題,二是日本的對台政策問題,三是日本社會的保守化,四是日本不願看到中國崛起。這是將直接原因與深層原因結合起來的一種分析,顯然是較為深刻的。但這又帶來了一個問題,為甚麼美國在後三者上比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中美關係卻能在近年來保持基本穩定發展的狀況呢(鮑威爾在前兩年還對中美關係給予了更高的評價)?這就需要我們對中日關係惡化的原因做更深入的探討。
我認為,十多年來,中日關係摩擦不斷加劇,有著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其主要是:一、冷戰格局的結束與蘇聯解體,美國對華政策的改變。二、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上昇和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與停滯。三、兩國老一代領導人退出歷史舞台和日本進入「國家轉型」期【八】。四、中日兩強並立的局面開始在東亞出現;兩國民族主義明顯上昇。五、台獨勢力的膨脹與台灣問題的突顯。六、現代傳媒工具對摩擦的推波助瀾與放大效應。
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冷戰的終結和中日關係在歷史上首次出現「強強關係」的特徵。對此重大變化及其帶來的深刻影響,中日兩國都準備不足,認識滯後,缺少解決新形勢下爭議的有效辦法,致使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嚴重的不適期和摩擦高發期。在此情況下,雙方友好氣氛日益下降,衝突加劇,相互間的戰略猜疑不斷加深。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兩國關係先是從友好合作為主、摩擦競爭為輔發展到兩者並存,又在進入廿一世紀後逐步形成後者開始超過前者的局面。而其中最突出的則是雙方政治安全關係的日益惡化。
全面、深刻地認識兩國關係變化的原因,有助於從戰略的高度而非僅僅從具體摩擦來看待中日關係,有助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實際出發解決好兩國關係的相互定位問題。大思路清晰了,許多具體問題就比較容易得到解決或控制。近年來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中印關係的明顯改善,以及二○○五年兩岸關係新形勢的出現,都表明了這樣的一個深刻的道理。
關於兩國的共同戰略利益
尋求雙方的共同戰略利益並使之不斷得到加強,對於發展長期友好合作的中日關係至關重要。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四點來認識:
第一,從中美三角關係來看。
冷戰後期,中美蘇大三角關係曾對世界及亞太格局發生重大影響。當時由於中美關係、中蘇關係都明顯好於美蘇關係,中國處於十分有利的戰略地位。當時的中美日關係雖然處於次要的地位,但卻呈現相對平衡、穩定、良性互動的狀態。
冷戰結束後,中美日三邊關係的重要性迅速上昇,取代中美蘇關係,成為支配亞太形勢的首要因素;但其形態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失衡、波動開始成為主要特徵。其中,美日關係一度摩擦加劇,後經調整,同盟關係重新得到加強,近年來則出現了美國極力推動日本發揮更大作用和日本全面追隨美國的局面;中美關係一度起伏不斷,「九一一」後,合作逐步加強,發展相對穩定、良好,但雙方在台灣、人權等問題上的分歧仍嚴重存在;中日關係在經過較長時間的曲折發展後出現了日益惡化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