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設定了5.5%左右的目標值,有些出乎市場的意料。之前很多人預期會給一個區間,比如5%—5.5%。做過計算,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仍然在5.5%到6%之間。今年把目標設定在5.5%,接近我們的潛在增長率。
北京日報發表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文章認為,實現這個增長目標,我們的優勢還是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當前中國財政政策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有3.65萬億元規模的地方債。地方政府也制定了30萬億的投資方案,雖然這些可能需要很多年來實施,但是今年的投資額肯定會超過3.65萬億。這會收到比較大的效果。
在貨幣政策方面,兼容性比較強,也比較寬鬆一些。在消費端會有阻力,如果消費端不能跟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起來,要實現5.5%這個目標還是有些難度的。消費端可能的好消息,或者說我們期待的一個好消息,是到年中的時候疫情管控方面可能會有所調整。在過去這一年多時間裡,我們積累了很多的防疫抗疫經驗,現在完全可以做到精准防疫,發現一例馬上完成流調,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可以做得非常精准。如果到今年年中的時候,在能夠實現精准防疫的基礎上,放開國內旅行,甚至在某些城市也可以適當地開放國際旅行,會對消費的增長非常有幫助。
2021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和防疫力度加大就有非常大的關係。影響消費的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狀況。如果看數據,去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了GDP的增長速度。所以,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不一定跟不上經濟增長的速度。另一方面,由於疫情之後居民的儲蓄是增加的,說明很多人看到未來的一些不確定性,有意減少了消費,增加了儲蓄。一旦他們看到了經濟向好的趨勢,大家的消費就會增長起來。整個社會信心提升會有助於消費的提升。
還是應該多在消費端想辦法
文章分析,當經濟增長沒有達到潛在增長率的時候,國家一旦要刺激經濟,無外乎一個是財政政策,一個是貨幣政策。今年財政政策加碼,貨幣政策還是比較寬鬆。當然財政政策有一個投向的問題,是更多地投到投資端,還是更多地投到消費端,這是可以選擇的。現在看來,我們還是比較習慣於投到投資端而不是消費端。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看,財政政策方面的力度比較大,給地方政府3.65萬億的地方債額度,是很大的力度。另一方面,對消費的強調還是不太夠,措施也沒有財政政策那麼到位,只是提了一些鼓勵某些行業比如汽車等領域的消費。如何去鼓勵消費?我想這仍然是政府宏觀政策裡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這兩年以來我們在消費方面出台的措施,遠遠沒有在供給方面和投資方面那麼多。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多在消費端想辦法。當前,很多地方已經把房地產放開了,有的地方把首付降到了20%,這是一個比較低的比例。現在經常出現時緊時鬆的狀態。去年下半年,把房地產行業管起來,今年又放開,如果總是放收,不是一種管理經濟的好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