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 
胡布峰會展望:深化相互依賴 促進戰略理解
──四月胡布峰會展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2 18:00:43  



  民主人權等政治議題也可能列入議題中

  民主與人權等政治話題已經包括在中美戰略對話中。為了回應美國國內與國際社會的關心,中美元首可能就有關話題進行意見交流,發表看法。由於文化與制度的背景不同,雙方難以達成更多共識,不過兩國的觀點並不是完全沒有交集。

  中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中國的人權狀況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在政治對話上,中美完全可以處在一個更平等的地位。近年來,美國在「人權」、「民主」方面的道義形象接連受損,其自封的「教師爺」地位也因違反人權的種種醜聞多次受到世界輿論的嘲弄。中美兩國在民主、人權等政治議題上進行對話,開展合作,交流經驗,相互借鑒,將有助於增進中美戰略關係的政治基礎。

  中美高峰會將促進兩國的「戰略理解」

  冷戰結束以後,中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信任危機,文化與社會制度的差異加之中國國力上升等因素,都使得兩國實現「戰略理解」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所謂「戰略理解」主要指中美彼此瞭解各自的關切與意圖,並形成穩定雙邊關係的框架性規則。此次中美首腦會談對於促進雙邊戰略理解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並給未來的中美關係帶來深刻的影響。

  中國堅持「和平崛起」,希望能在現有國際框架內維護自己的利益,提高白己的影響力;而美國則提出希望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中美合作共同鞏固現有體制。戰略思想上出現的共同訴求,將有助於中美之間建立一個相對較穩定的關係框架。儘管存在台灣問題、貿易不平衡等一系列棘手問題,但是,中美都有克服干擾發展關係的顯望。

  但是,中美關係仍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挫折,這主要是因為:一是兩國建立信任、理解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而且這個過程中也可能充滿危機和變數。美國對中國的未來兩面「下注」,既希望擴大與中國的交往,同時又對中國加以防範。二是美國對華政策周期性搖擺,缺乏連續性的特點不易改變,這與美國國內政治特別是選舉政治有根大的關係。當前,布什總統推進的中美戰略對話是在其民望較低、距離離任時間不長的時段內進行的,其凝聚國內主流利益集團共識的能力有待進一步觀察。美國對華政策仍可能受到選舉的干擾而出現新的逆轉。這是我們在分析中美關係時不能不謹慎的。

  但是,展望今後一個時期,我們有相當多的理由認為,中美戰略關係將可能沿著當前的路線前進,積極的因素包括:

  第一,隨著兩國結成相互依賴的利益共同體,中美關係的「內在價值」將進一步顯現,從而使兩國關係更趨於穩定。

  第二,中國將在可預計的將來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社會安定的局面不會改變,其持續吸引國際投資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美國要維持在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地位,必須繼續參與中國經濟的增長,而這又要求美國必須與中國保持良好的政治關係。

  第三,美國在國際社會中面臨的挑戰短期內難以消除。當前,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妥善處理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儘管美國試圖從伊拉克抽身,但是石油利益、捲入巴以爭端的程度,尤其是兩者價值觀的對立,都決定美國短期內難以找到化解矛盾的有效辦法。美國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最新《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開篇就強調美國將打一場「反恐的持久戰」。無疑,這一格局將決定美國難以真正把戰略重點放在防範、遏制中國的發展上。

  最後,隨著中國的發展,市場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美國關心的市場准入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4月號,總第100期)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美亞非五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