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僵局:台灣政局的評估與發展趨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8 15:51:37  


  中評社訊╱題:“藍綠僵局:台灣政局的評估與發展趨向” 作者:杜聖聰(台灣),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最近,台灣因為罷免陳水扁的案子鬧得政情喧騰,藍綠雙方殺紅了眼,各自動員群眾走上街頭。藍營把陳水扁家族人像當成標靶,像足球踢來踢去,多次應聲倒地,以響應世界盃足球賽的熱潮;綠營更絕了,祭出一串九根香蕉,暗喻馬英九傷害台灣人,於是拿起鐮刀「喀嚓」一聲,將這九根香蕉攔腰斬斷,以示力挺陳水扁的決心。雙方你來我往,卻讓台灣陷入沒完沒了的僵局之中。

  馬英九與國民黨的想法

  早在去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綠營慘敗之後,陳水扁的領導權威就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但是陳水扁刻意操縱兩岸議題,蓄意廢除國統會,攪亂中美台格局。同時,也藉由他的強行出訪中南美洲等國,企圖鞏固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持,並為「公投修憲」預作佈局,一度讓他找尋到聲望的「停損點」。沒想到事與願違,竟由於自己女婿家族涉入內線交易,一下子被打回原形,更扯出許多的案外案,讓台灣的電視新聞比起連續劇還要精彩。

  可以預見的是,這個罷免案以及可能接踵而來的「倒閣案」,大概很難把陳水扁拉下台,只是讓藍營過過乾癮罷了。畢竟陳水扁執政六年下來,政績乏善可陳,每到執政出現危機時,不是磕頭如搗蒜地道歉,再不然就是挑動台灣內部族群對立;儘管民眾氣得牙癢癢的,卻又莫可奈何。既然民進黨一無是處,在野黨應該能取而代之,為甚麼會拿民進黨一點辦法都沒有?

  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之後,黨內找不出未來的方向,拿不出像樣的論述;加上黨產的包袱沈重,只能在消費馬英九光環下進行選舉操作,過去長久為人
所詬病的國民黨體質並無結構性的調整。搞了半天,國民黨還是國民黨,馬英九還是馬英九,兩者是完全不相交集的平行線。拿這次罷免案來說,國民黨的算盤先是「倒閣」,因為「倒閣」一經提出,按照民進黨的戰鬥性格,一定會提出「解散國會」反制;這時候,國民黨只要利用立院優勢,把選舉時間挪到台北市長、高雄市長選舉日,只要繼續消費馬英九光環,不僅可以取得市長、立法委員和北高市議員的「三合一」勝利,還可以順勢除掉在旁虎視眈眈的親民黨,一舉剪除宋楚瑜勢力,回復過去一黨獨大的榮景,何樂而不為?於是,國民黨就出現「民意」不太支持「罷免案」的論調。

  親民黨藉弊使力與國親心結

  等到親民黨在亂軍中殺出重圍,動員近五萬人聚集凱達格蘭大道,這時候國民黨幾經調整,才回到「罷免」陳水扁的基調。這還沒完,國親兩黨原本說好,準備南北夾擊共同嗆扁,國民黨聽到一個老太婆在地下電台爆料說,有民眾準備「刺馬」,實則只有幾根鋤頭、畚箕充數,竟然不察, 隨即取消南部的「嗆扁」動員。說真格的,如果只有這樣也就算了,國民黨高層黨工竟然在媒體放話稱,親民黨台北動員的錢竟然全數要國民黨「買單」,於是在花團錦簇的街頭動員背後,存在著國親兩黨的各懷鬼胎。沒錯,親民黨的確是「貪小便宜」,但在整個罷免案運作的過程中,看不見國民黨是非的理路,聽不到馬英九果斷決策的魄力,憑這種在野黨的組合要想迎戰二○○八大選,不啻為癡人說夢。

  民進黨雖敗不亂、弱而未竭

  民進黨則不同。雖然,民進黨因連番弊案被在野黨打得滿地找牙,但就整個陣勢而言,卻是「敗而不亂、弱而不竭」。在陳水扁己成跛腳的態勢下,呂秀蓮因為弄不清楚狀況,以「呂王共治」出招未果;也就是按照憲法體制,在陳水扁被罷免後順利接掌大位,並結合國民黨本土派、立法院長王金平勢力以穩定形勢。在被看破手腳後,呂秀蓮一沾即走,見勢不可為隨即飄然遠去,等待下一個出手機會。除了呂秀蓮之外,民進黨內三大天王蘇貞昌、游錫堃和謝長廷都已經進入戰鬥位置,在藍軍不察的狀況下,逐步收拾陷落的城池。

  先說蘇貞昌。他在接掌行政院長之後,巧遇陳水扁因跛腳無力箝制,已經囊括從現在起到二○○八年五月之前的所有執政資源。在陳水扁宣佈「權力下放」之後,環顧民進黨內其他天王都是光桿一個,了不起只有民間零星贊助,完全無法與蘇貞昌相抗衡。目前看來,蘇貞昌治軍尚稱嚴謹,致力於內政民生,避談國防、外交、兩岸等大政方針,這種作法可說是吃盡陳水扁豆腐,聰明到了極點。

  扁蘇相濡以沫 綠營電火球發光

  試想在陳水扁因弊案壓頂聲勢陡降,加上在野黨無力將他弄下台時,他剛好就成為蘇貞昌的「安全瓣」:遇到黨內紛爭或外界譏評,順手一推或稍加閃躲,所有的綠色原罪幾乎都可以讓陳水扁概括承受;碰到難搞的台獨基本教義派,由於台灣本土力量無人,不管開心或不開心,就只有蘇貞昌這個選項。於是,先前被台獨教義派掣肘的兩岸政策,也可以緩步開放。只要稍微一鬆綁,中間選民觀感就會有所不同,對於選票當然不無小補;尤其,資源在手、天下我有,在黨主席游錫堃輸誠下「黨政合一」,民進黨內已經再無敵手。

  此外,蘇貞昌執政後,先前為人詬病的高速公路閘道收費系統(ETC)運作順暢;北宜高速高路通車,未來半年內還可以見到高雄捷運、台灣高鐵通車等利多消息;這些大的建設不說,光是以台灣近來危害最烈的颱風來說,蘇貞昌執政後重啟宋楚瑜在省長時代所建構的「緊急應變防災系統」,官員各就各位的應變速度為民進黨執政以來所僅見。這些利多的政績逐步積累,加上媒體「新聞框架」為求平衡故,在修理陳水扁過後,總得要找個民進黨樣板人物來做做「形式上的客觀平衡」。因此,儘管台灣藍綠陣營陷入政爭的泥淖,蘇貞昌卻在這場混戰中得以置身事外,其聲勢甚至逆勢成長。

  謝長廷趁亂翻身 北市長爭雄未定之數

  對於謝長廷而言,也在亂局中取得鹹魚翻身的機會。曾任行政院長的謝長廷這次獲得民進黨徵召參選台北市長,按照目前台灣各媒體民調顯示,國民黨提名的台北市長參選人郝龍斌可說是遙遙領先。但,這只是現在罷了。早在一九九八年高雄市長選舉,當時沒有人認為謝長廷可以和當時國民黨的高雄市長吳敦義競爭,甚至出現選前一天,各媒體民調都宣稱謝長廷落後吳敦義超過百分之二十以上,連打都不必打。選舉結果,謝長廷以四千餘票險勝。當時的他只是民進黨的邊綠人,都能如此;現在的謝長廷絕非當時的吳下阿蒙,恐怕選舉結果不到最後一刻難見分曉。大家可別忘了,謝長廷是人稱「民進黨內最聰明的三個男人」之一。

  謝長廷先前做高雄市長時政績穩居全台之冠,而郝龍斌論口才、經驗都與當時的吳敦義不能相比;加上拉法葉案弊端疑似牽扯其父郝柏村,而他又曾擔任綠營環保署長頗有變節之譏。更要命的是,外界多半以為親民黨宋楚瑜參選台北市長只是鬧著玩的,是一種為了取得權位的過氣政客不足為慮,殊不知這可能形成錯判。親民黨內部幕僚不是白癡,怎會不清楚目前媒體對宋楚瑜的評價?

  宋楚瑜鴨子劃水 後勢未可小覷

  以去年親民黨在縣市長選舉的得票比率來看,催逼該黨最高的動員能量至多約為百分之二十六 ,為求強化此節,宋楚瑜在全台北四百四十九里中,已經造訪四百零四里。根據親民黨內部評析,在造訪過程中,竟有超過三百八十位里長對於馬英九主持的台北市政極為不滿。套句台北市某里長聯誼會長的話,建設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即「經費不足、法令不准、都是民進黨執政」。每當尋求市府解決問題時,「里長們要的是『方法』,市府給的都是『不行的理由』 。」這種怨懟不見得會盡數反映在宋楚瑜身上,但絕對讓郝龍斌討不了便宜。最麻煩的是,藍營已經陷入政黨惡鬥的陷阱。言必稱打扁、嗆扁,以為透過這樣的操
作,就能夠贏得選舉;以為透過媒體或躲在馬英九的光環下,就能夠瞬間成為馬英九第二。

  藍綠思維 伯仲困窘

  在傳播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第三者效果」,講的就是每個人都會高估媒體對自己的影響,咸認為媒體所傳播的議題對別人影響比較大,自己可以身免於外,哪裡曉得自己本是網中之人。對藍營而言,在批判民進黨操作統獨議題、不顧民生的同時,其實自己和所批判的別人一樣,都是操作統獨議題的共犯結構。這是沒有中心思想論述者的命定,也許將是藍營未來「積小勝而大敗」的最終原因。。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7月號,總第103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