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水扁與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會面,各有所得。 |
中評社訊╱題:「扁門案」的美國因素 作者:陳一新(台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
•「扁門案」中美國的角色為何?
•薄瑞光訪台有何玄機?
•美國在「扁門案」中的利益考量是甚麼?
•美國為何應擔負告知台灣朝野民主真諦的貴任?
針對最近幾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扁門案」,台灣的反對黨已於二○○六年六月十三日成功地在立法院讓罷免案成案;在立法院審查之後,定於六月二十七日投票表決,其中美國因素無疑也是關鍵因素。「扁門案」發展至今,美國有功有過;但如果美國只知道照顧眼前的小利益,卻未提醒台灣人民誠實、司法公正與民主的真諦;也不明白告訴台灣領導人:「民主化的過程中可以犯錯,但絕不可以耍無賴」,那將是美國的失職。
「扁門案」似曾相識
台灣財團與第一家庭、親信之間的一連串的掛鉤與利益輸送,已經迫使台灣領導人陳水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對於「扁門案」在台灣的愈演愈烈,美國朝野不少人士都有似曾相識之感。
華府人都傾向認為,儘管陳水扁聲稱改革將從自身做起,並下放權力,批准親信辭職,但是已經難以設立停損點。根據「水門案」的經驗,當年尼克森總統因一再說謊已無法取信於民,甚至於無法取信於共和黨的支持者之後,無論再做甚麼都屬多餘,只有自己辭職一途。他們認為,尼克森祇是在「水門案」的相關問題上不斷說謊,就已鬧到身敗名裂。一些美國智庫的朋友甚至向筆者表示,陳水扁的謊言早已「罄竹難書」,卻還人模人樣做他的「總統」,不但顯示台灣的總統真好當,而且也證明台灣的民主還非常不成熟。
過去六年,美國對於台灣民主化所帶來的後遺症,特別是像陳水扁不斷拋出「一邊一國」、公投、正名、制憲等與台獨相關卻妨礙美國利益的議題,都一直苦無對策。基於確保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維持兩岸現狀不變的考量,美國不斷試圖說服陳水扁不要操弄這些民粹主義式的議題,但卻力不從心,甚至還被智庫學者取笑為欠缺工具。不過,今年一到五月間,華府在廢統與過境風波上展現出美國老大哥的架勢,讓陳水扁灰頭土臉。
對於台灣最近盛傳第一家庭與陳水扁親信賣官鬻爵的消息,美國朝野普遍認為簡直不可思議。特別是他日前公開承認,執政過程,難免人情包袱,企圖一筆帶過售官鬻爵情事,更讓有識者無法接受。此種行徑已經不只是少數人貪污腐化與民主倒退的問題而已,而是徹底回到了清末咸豐與慈禧太后的時代。這也難怪來台觀察三軍聯合演習的美國軍官表示,台灣高層將領不僅有適才適所的問題,更出現武德武魂的問題。
當然,布什政府對於陳水扁的權力下放是抱持懷疑態度的,因為即使依據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陳水扁還仍可以隨時解除閣揆職務,以及操控國防、外交、兩岸事務。因此,美國對於他下放權力的第一個觀察點,就是民進黨政府如何處理兩岸直航的間題。最近,包機直航常態化已經呼之欲出,明顯具有化解民怨的政治考量。但是,美國認為,包機直航常態化還是不能滿足美台商人與觀光客的需求。何況,如果包機直航沒有國家安全的顧慮,兩岸直航也不應有國家安全的顧慮。
此外,布什政府對於陳水扁這次政治上的「鄧克爾克大撤退」也深感疑慮。以現在陳水扁在台灣政治風雨飄搖的處境,華府當然不相信他還能興風作浪。但是,萬一台灣反對黨與部分不再支持陳水扁的勢力無法在「扁門案」這段時期讓他下台,而讓陳水扁伺機脫困,布什政府懷疑他很可能會拋出新憲公投或其他台獨議題,一方面重新整合挺扁勢力挑起省籍情結與統獨矛盾,另一方面挑釁中國大陸,讓台海危機升高。
對於此一可能發展,美國也有一套「有備無患的戰略」(Hedging strategy)。五月二十五日,美國前國務院發言人容安瀾在台北一場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演說中就特別指出,一旦台灣藉修憲挑起主權、領土、統獨問題,而引發台海危機,美國與中國會視真實情況發展來決定如何處理,但更會追究誰是挑起危機的責任問題。這段話說得很嚴厲,但也正是美國朝野的主流看法。
敏感時機緊抓浮木
在倒扁與挺扁升高對立之際,美國在台協會新任理事主席薄瑞光六月八日來台訪問。雖然這是他三個月前接任,就已經安排好的行程;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說「民主時代時常有敏感的時機」,他此行應已發揮不少原先意想不到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