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奶業“生產決定消費”何等可悲
http://www.CRNTT.com   2011-06-20 11:28:53


  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說,在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而蛋白質是每百克2.95克。2010調整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時,徵求地方奶協和專家的意見,結果,95%的意見要求提高奶品質量標準,但是沒有被采納。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則認為,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72%奶牛和72%牛奶都是散戶飼養,散戶生產”的國情出發,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

  回顧奶業歷史上的是是非非,早已可見這個行業的種種“自降標準,自我矮化”現象。2006年8月5日《法制晚報》曾報道,在《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發布25周年之際,衛生部世界母乳喂養宣傳周活動原定9家母乳代用品公司簽署行業自律書,最終只有6家企業簽了字;2006年11月1日《京華時報》曾報道,根據奶業“禁鮮令”,巴氏低溫殺菌奶的外包裝上,將禁止使用“鮮奶”標識。然而,這個旨在規範乳品市場、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禁鮮令”,卻經歷三次延期的尷尬。如果調整牛奶質量標準“95%的意見都沒有被采納”的說法屬實,那無疑又是一次只顧及落後生產經營的“國情”、不顧及消費者利益的博弈,以奶業巨頭的強勢話語權勝出而告一段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