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物價對比的“低收入、高消費”讓我們傷不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1 13:45:20  


  中美物價之間作對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一個美國人對比中美物價,得出的結論是:大多數商品價格比美國貴或者差不多。而這與國內網友的調查是一致的。

  “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看一場電影只要10美元,分別占美國人平均月收入的萬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國內,同樣的比法得出的數據是百分之一點三和百分之三點五,相當於美國居民負擔費用的45倍和12倍左右。”中美物價數據的反差不得不讓人糾結。雖然網友的調查並沒有那麼全面,論證也並不十分嚴謹,但如今物價上漲的壓力已讓我們感受到這份調查的真實性。

  中美物價反差讓民眾感受如此強烈,筆者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工資增長緩慢,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二是層層稅負加碼,大多數商品要徵收17%的增值稅,讓民眾承受不起。物價上漲有多重因素,但國人以國內工資承受美國甚至高於美國的物價卻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絕對物價還是相對物價,一個趨勢是兩國的物價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中國普通工人的收入遠低於美國,卻不得不承受著和美國工人的一樣的高消費。

  目前中國員工的平均工資是美國員工的1/15,一個美國人平均工作9分鐘就可以買一個麥當勞巨無霸漢堡,而對於中國員工來說,則需要40分鐘,是美國員工的4.5倍,而這還得是在待遇好的單位工作。由此看來,低收入、高消費是讓我們傷不起的症結所在。不得不承認,我國的勞動力價格實在太低廉,而這造成工資多年漲不上去。究其原因,和我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有關。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我們在用全球最低價的商品供應國外,換來的卻是各種高端商品、奢侈品,儘管他們也是在中國製造的,但貼上國外的標,價格就相差了好幾十倍。結果是美元換來了,但民眾往往無法承受高消費,購買力始終提高不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