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海油漏油事件裡的壟斷傲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5 11:55:30  


  距離事發半個多月、經媒體披露後,中海油直到7月1日才對渤海漏油事件進行證實,並且至今對溢油數量、原因等仍未有說法,這無疑引起人們對此事件的擔憂。在公眾和媒體的持續關注下,中海油又得出漏油事故由於洩漏範圍比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已基本處理完畢,對事故海域及相關環境影響較小的結論。

  且不說中海油回應的真實性如何,這種處理事故的鴕鳥策略,就足以讓人反感。要知道,漏油事件不僅關乎公眾的知情權,也幹系著海洋生態環境,更關係百姓的生命健康,而且,滲油事件在網上傳播後,中海油有關部門還曾對此事專門研究,採取網上删帖的粗暴公關,更讓人看到作為國際型企業的中海油的輕薄和淺見。

  這讓我想起去年5月份美國墨西哥灣海上油田漏油事件。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後,事故的責任方英國石油公司在第四天就給出了原油洩漏的數字,並立刻主動進行賠付,共計投入200億美元,用於向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的受害人和受害企業提供賠償,一直持續到2013年。漏油事件後,英國石油公司CEO海沃德還因此下台。

  同樣是漏油事件,可是處理方式卻有天壤之別,這當然可以歸結於事發地域不同,污染嚴重程度不同。但這些年來,中海油屢次發生海上漏油事故,都幾乎沒有過完整的公開說明,更讓人生疑。中海油依然故我地漏油,我行我素地瞞報的底氣從何而來?又是誰的利益需求將首當其衝的公眾利益取而代之?

  顯然,無論是從中海油遲遲不回應媒體質詢來看,還是從中海油不時發出自說自話的“平安通告”而言,中海油並不在乎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社會地位受損,也不關心作為受害者的民眾的個人權益,這無疑與其壟斷性質相關,也和多數大型國企的公關路線圖極其相似,比如前不久的紫金礦業污染,真相也是在事故九天後姗姗來遲。

  也就是說,中海油之所以如此傲慢,根本原因就在於其不可動搖的市場壟斷地位。而這種壟斷傲慢也告訴我們,要杜絕類似公共瞞報事件,除了嚴格相關法律法規,在更大程度上破除市場經營壟斷也迫在眉睫,否則,類似事件也許還會發生。英國石油公司漏油事件的“罪與罰”已經昭然於世,那麼同犯此“罪”的中海油呢?該如何給民眾一個滿意的交待?(時間:7月5日 來源:重慶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