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公數字”:沒打扮,怎見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1 13:25:05  


2010年,中央單位“三公”經費支出情況。
  8日,財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預算為94.28億元。與去年的支出相比,今年的“三公經費”預算減少4200萬元。教育部公布今年預算,未降反漲。尚有多個部門未公布今年三公預算。(據7月9日《京華時報》)

  這年代,公開是個風險很大的工程,與其露出諸多馬腳,不如裝聾作啞。其實按照國務院制定的時間表,中央部門應於今年6月公開“三公”經費情況。除率先公開的科技部外,中國工程院遲到一周,即便加上今日的財政部等,也才5家,而其他中央部門對此承諾則紛紛爽約。

  爽約的意思,一是說明“三公數字”的“水之深”已然不是傳說,二是足見公共監督一旦抵達“敏感”區域就顯得殊為困難。中央部門尚且如此,遑論地方部門?網友一針見血地說,“三公數字”之所以那麼遲滯,主要還是那點小心思——“數額大了怕嚇著老百姓,數額小了怕連自己都不信”。財會制度不是新玩意,各單位無人敢說自己的錢賬不透明,那麼,算一算自己花了多少錢,又非難事?既然不是技術問題,就是態度問題了。吃個飯、開個車、出個國,一共靡費多少公共財政?數字不難,難的是就怕公眾窮追猛打下去,萬一再“人均”或者“人肉”一下,恐怕有些人就坐不住了。數字是引線,一旦點著,失範的權力就有了被究責的風險。比如今次公開“三公數字”的教育部,在各部分緊縮支出的背景下,對於“三公經費”不降反升的原因,並沒有在文字中進行說明,就給了公眾很多“合理想象”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