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近40名專家跳槽同一醫院被叫停,不妨疏通人才流動的症結
http://www.CRNTT.com   2022-05-26 18:09:31


  “幾乎5月17號同一天,我們心外科一下子就走了14個。事先我們一點都不知道,連法定的執業地點都沒變更,這邊還等著出診、查房,那邊可就任命職務上班接診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一位副院長訴苦,“我們心外科一個病區,現在幾乎癱瘓了……”

  與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同樣忽然間遭遇專家集體流失的,還有阜外華中醫院心血管病醫院。該院一位科主任稱,“從周一到周三,也就是這兩三天,超聲科走了4個,心外科走了7個、麻醉科走了2個、重症護理和專業輔助走了9個。這22位突然換東家的骨幹中,高級職稱的專家就有11位……”

  據了解,近40名專家無一例外地都去了同一城市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衛健委一位調研員稱,“省衛健委了解了相關情況後,已經發函叫停。但鄭大一附院是鄭州大學的直屬機構,省衛健委也只是診療業務領導。人家聽不聽,恐怕都不好說……”

  此事引起網友熱議,有的認為,人往高處走,如果有好的平台與待遇,要流動也正常,為什麼要阻止流動,要反思為什麼留不住人。也有網友說,突然撂挑子走人,原來安排好的手術怎麼辦?正在術後康複的患者怎麼辦?還講不講職業道德?

  這種人才集體流失的現象并不少見。現實中,一些地方與單位,把打造良好的人才平台,能形成對人才的“虹吸”效應,作為人才建設的目標來抓。另一方面,在這種“虹吸”效應下,造成另一些地方與單位的人才流失。形成人才使用苦樂不均的情形,也影響均衡發展,其負效應令人憂慮。

  2020年12月1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幹意見》,強調發達地區不得片面通過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特別是從中西部、東北地區挖人才;要淡化“帽子”、破除功利;要合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流動的前期培養投入補償機制。

  2020年7月,國家衛健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出通知,明確提出禁止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虹吸式”搶挖人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