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急救電話豈能不救急
http://www.CRNTT.com   2022-06-08 20:39:09


  6月6日晚,鄭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通報“女大學生因120延誤救治去世”事件調查和問責情況。此次通報還原了事件的全部過程,通報表示,調度員張真穎“業務不熟練,對急診患者病情研判有誤,調度用語不規範,對急症報診敏感性不够、處理能力不足、處理方法單一”,所以“對此負有直接責任”,給予其開除處理。

  應該說,此次通報對涉事接綫員的定性是比較全面的——“業務不熟練,對急診患者病情研判有誤”,說明接綫員業務能力有限,但并不具有主觀惡意;“調度用語不規範,對急症報診敏感性不够”,說明接綫員在接聽求助電話時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這也是最為網友所詬病的地方;“處理能力不足、處理方法單一”,說明接綫員缺少應有的專業素養與系統培訓。凡此種種,都與單位內部人員管理密不可分,這也是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多人被處分的關鍵所在。

  撥通了救命的電話,卻沒等到救命的人,發生在女大學生彭某君身上的這件事,令人感覺沉重。急救電話為什麼不救急?

  實際上,以目前的技術手段,快速鎖定報警者的具體位置原本不是什麼難題。2020年9月,國家衛健委、工信部聯合印發《開展院前醫療急救呼救定位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快速共享120呼救者的移動電話位置信息,縮短院前醫療急救響應時間。實際上,鄭州市急救中心官網也曾於2017年發布一則典型案例:呼救老人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症狀和所處位置,調度員通過查詢120來電記錄、114查號台、通信公司等多種途徑鎖定了地址,并就近派出救護車,老人最終得到救治。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院前急救的效率為什麼反而降低了?

  接綫員執著於讓患者報出准確地址,或許是為了確定求助電話的真實性。現實生活中,惡意撥打急救電話的事情也確實發生過。但關鍵在於,是否真正將“生命至上”原則貫穿於醫療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