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手機端拼購、短視頻電商日漸火熱,打著“零基礎、低成本、月入過萬元”口號的“無貨源電商”模式吸引了不少人投資,然而,一些人交了培訓費後卻直呼被“割韭菜”。
據《工人日報》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無貨源網店模式不僅會導致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商標侵權、客戶投訴等問題,一些“無貨源電商”的課程培訓還涉嫌虛假宣傳乃至詐騙。
現實中,什麼行業賺錢,相應的培訓也會火爆起來,尤其是一些宣稱能“躺贏賺錢”的行業,更是迎合了不少人輕鬆“躺贏”的夢想。這讓一些培訓機構和不法分子從中看到了“商機”。
以“無貨源電商”課程培訓為例,一些人交了培訓費後才發現“無貨源電商”并不像培訓機構所吹噓的那麼美好,“躺贏賺錢”的願景更是遙不可及。
比如,有的花了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接受培訓,花錢買來的網店卻無人問津;而說是為接受培訓的人提供技術支持,不過就是發一些網上開店的流程視頻,但這種視頻在網上不花錢就能搜到。從這個角度去看,所謂的“無貨源電商”培訓似乎與一些網絡平台充斥的“刷單賺錢”廣告是同樣的套路。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所謂的“無貨源電商”,其本質上就是“空手套白狼”,鼓勵人們複制,還可能造成商標侵權、貨源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因此,近年來,各大電商平台加大對這方面的打擊力度,防止低質的無貨源模式無限擴張。
不過,隨著手機端拼購、短視頻平台的興起,“無貨源電商”再度成了一些人“割韭菜”的幌子。
由於這類模式隱蔽性強,且分布分散,需要各地相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增加違法違規成本,并整治各種違規培訓的“變種”。(來源:新京報 作者:戴先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