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性仁 台北市 大學兼任講師
日前聯合報的一篇社論《台灣還有什麼能贏大陸》,觸動了筆者內心的心弦。看到棒球比賽,已經連續二輸給中國大陸隊,一是京奧一是經典賽,雖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不需要過度在意,但這所引出的問題是,台灣的體育項目究竟還有什麼項目是能超越大陸的?在兩岸其他方面的比較上,台灣到底還有什麼地方能夠超越大陸?台灣的優勢還剩下些什麼?筆者相當感嘆,沒有幾年,台灣竟然退步的這麼厲害,當別人都在進步時,原地踏步的台灣,某種程度就是一種退步,回顧這幾年台灣陷於扁家弊案、政黨意識型態的差異而造成朝野對立的夢魘中,空轉虛耗自然不在話下,但當台灣優勢一一失去時,倘若台灣再不進行深入的反省與檢討,那麼未來的結局真是不太樂觀,台灣究竟還有什麼本錢與優勢,與大陸進行談判與競爭呢?
沒有深刻的反省就不會有進步,中國大陸曾經也經歷過一番沉重的反省與檢討,才有今日脫胎換骨般的改變與進步,相對來說,台灣過去或許走的太順,以致於人民忽略危機與面對挫敗的抗壓力,才有今日幡然的警覺與訝異,原來台灣的優勢早就一一流失殆盡了,無論兩岸在資金、人才、資源、國際大環境等優勢都慢慢不站在台灣這邊,台灣目前所擁有的優勢,就是所謂以西方標準來衡量下的自由、民主、人權與法制,這些具有抽象性的價值,某種程度是一種感覺的問題,客觀來說台灣在這些方面的確優於大陸,但活在中國大陸的人民感受卻不是那樣的深刻,因為他們看到了實質的東西,錢越來越多了,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就連棒球比賽都贏中華台北了,大陸人民增加的是信心與驕傲,而台灣呢?則是越來越悲觀與沒有自信,憂慮與恐懼的氣氛瀰漫在台灣島內中。
身為在台灣成長中的青年世代,憂慮與自悲情緒自然不在話下,筆者相當心痛台灣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特別是筆者具有兩岸求學的經驗,故有機會見證到大陸的日益進步與台灣慢慢的退步,但身為在台灣成長的青年,憂慮與心痛的情緒當然有,但更希望的是台灣全體人民能夠不分你我,齊心全力來檢討,大家都有責任來承擔這個共業過錯。台灣的優勢與競爭力下滑,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一方面時間既不站在台灣這邊,另一方面也由於我們自己不夠爭氣與努力,才造成今日的窘境。當然,台灣是不能自此妄自菲薄而沉陷下去,因為失意的人哪有悲觀的權利與哭泣的時間,但是台灣真的要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否則台灣未來將成為世界隨意遺棄的一群人。
聯合報社論“從球場風雲看兩岸消長,這是發人深省的宏觀省思,台灣曾居亞洲四小龍領頭羊的地位,如今卻幾已敗退至敬陪末座。”這些反省,筆者深有同感,也深表同意,然而台灣為何變成今日的模樣,是警覺性不夠?政策出了問題?還是這就是台灣的宿命?現今的情況呈現,只是讓台灣能夠更認清自己。
台灣並不是刻意要與中國大陸相比,而是在一次又一次殘酷事實呈現的結果,逼迫台灣不得不面對自我,必須要保存台灣所剩無幾的優勢。自由、民主、人權與法制這些優勢,倘若台灣再不珍惜與努力,恐怕未來我們最後會落得一無所有。過去台灣有很多值得拿出來談的台灣經驗,但今日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自豪的台灣經驗呢?這實在值得令台灣全體人民共同省思。
兩岸賽局所呈現的是越來越不對稱的競爭局面,兩岸未來不管是以何種模式整合或是維持現狀,都難以改變兩岸間所存在的競合關係,因此台灣都必須面對現實,面對現實不是迴避、過卑或過亢,而是應該繼續努力保持優勢與長處,補強自己不足的缺陷,這都需要台灣全體人民發自內心所產生的反省力量,進而尋求共識。
一場棒球賽,對台灣人民內心所產生的衝擊是難以令大陸人民想像的,經典賽中華台北隊的落敗,不只是代表一場運動競技比賽,而是台灣人民失去了存活下去的動力與支撐的力量。台灣要怪自己,為什麼我們都忽略了危機,中國大陸是讓台灣面對自我的對照組,筆者真心的期待台灣朝野各黨都能夠拋棄本位主義,真正找尋台灣生存的活路,一方面拋開意識型態的主觀堅持,另一方面能夠調適與思考如何與大陸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大陸越來越強是客觀的事實,台灣必須面對,並思考如何與之共處與找尋共存雙贏的機會,以謀求對台灣最有利的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