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浩長江,東流入海;蜿蜒錢江,殊流同歸。 |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在長江沿岸各省市,活躍著浙商的身影;在長江經濟帶上,來自浙江的資金、商品、技術、人才等要素熱流湧動。面對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浙江主動對接,積極融入,奏響了一曲雄渾有力、遙相和鳴的“長江協奏曲”。
打造黃金南翼
浙江日報報道,對於地處長三角南翼的浙江人來說,雖然喝的不是長江水,但浙江的歷史人文、經濟社會中都深深融入了來自長江的元素。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十萬計的浙商在長江沿綫各省市白手起家、艱苦創業,“浙江人經濟”在長江沿綫生根開花結果,為浙江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浙江和上海、江蘇、安徽等長三角省市地理相鄰、人文相近、經濟互補,一直積極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
早在2003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提出:“浙江必須抓住國際產業加快向中國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轉移的機遇,進一步認識上海在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龍頭地位,著眼於‘主動接軌、加強協作、發揮優勢、實現共贏’,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的交流與合作。”黨政決策層面的蘇浙滬“兩省一市”聯席會議連年舉行,成為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的長效機制。2013年11月1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來浙江調研期間,浙江省發改委專門匯報,提請國家支持將浙江納入長江經濟帶。
浙江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既是發揮浙江的商品、資本、人才等優勢,積極服務長三角經濟帶,也是利用這一黃金水道為自身的轉型升級爭取一個廣闊的戰略腹地,開拓大市場,打開大空間,優化資源要素配置,騰籠換鳥,實現產業和要素的梯度轉移。在省社科院研究員徐劍鋒看來,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之間的這種產業和要素的梯度轉移,顯著提高了整個長江經濟帶的供給水平,踐行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讓各省市共享發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