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造珠三角優質綠色生活圈
--訪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3 15:48:10  


邱騰華局長
  中評社╱題:打造珠三角優質綠色生活圈--訪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 作者:劉迺強(香港),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本刊學術顧問

  “珠三角優質綠色生活圈”提出來已經有近一年,但粵港兩地政府好像沒有太多的落實措施,而市會上亦未有熱烈的討論。對於這個關乎香港和整個珠三角未來發展環境的重大問題,我們走訪了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先生,談談“生活圈”的理念和最新的發展。

  劉迺強:現時“綠色生活圈”的概念已被整個珠三角接受了,而在珠三角地區規劃綱要中也有提及。邱局長可否解釋何謂“綠色生活圈”?

  邱騰華:關於“環境保護”這個理念,在“十一.五”計劃中已有闡述,亦在珠三角的發展綱要中被強調。對香港來說,第三屆特區政府已明確表示,環境保護將是發展重點。事實上,行政長官在第三屆選舉期間提出的政綱(進步發展觀),以及過往在“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政協全國委員會)上都提到環境保護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在發展同時,也要做好保育工作,包括環境和生態保育,並且希望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尋求一個平衡,為市民構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過去兩年,在行政長官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有不少篇幅講述環境方面的工作,不論是政策、法例,以及資源的投入都是多方面及全方位的。此外,第三屆特區政府更在體制上進行重要的改革,將前身為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環境科與環保署合併,成為現時的環境局,而工作範圍則進一步提升,除把能源和環保結合在一起外,更重要的是結合可持續發展政策,目的是透過政策的協調,讓社會發展加上生態保育的要素。

  這四個方面,能源、環保、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保育,其實是一個很完整的概念,這個概念基本上以改善環境為目標,但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軸。

  世只不少地方政府均希望做到以環境為主,並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軸,將“能源、環保、可持續發展及生態保育”融入為一個十分完整的概念,但少見實施。早前,我到訪美國麻塞諸塞州和其他如加州的州政府,或是英國的時候,各地政府均主張把能源和環保結合在一起。因此,特區政府作出體制改革,將可較具體達到發展和環境連成一線的目標。

  談“珠三角優質綠色生活圈”的構思,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治理環境之餘,也希望藉此建立優於其他地區的環境。“優質”二字不單指生活品質達到優良,亦要優於其他周邊地區。事實上,“生活圈”概念的重點並不在於工業或是某些環境的治理當中,而是整體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以“綠色”為主-“綠色”的概念已超越“藍天”、“綠水”的狹隘理解,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環保概念。

  粵港環保合作理念是從治理發展到節能

  劉迺強:這綜合概念是如何產生的?

  邱騰華:眾所周知,香港與珠三角地區有十分密切的關聯,在提出“綠色珠三角”概念前,香港與廣東省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治理方面的工作,針對已出現的問題作出解決。如在2002年,兩地政府提出共同訂立2010年空氣排放標準,以及共同進行類似深圳河的水資源治理工作等。從治理到發展,繼而謀求建立一個優於現在的環境,已在理念作出轉變。因為今天處理的環境問題是昨天造成的,但如果總是停留在處理昨天的問題,那麼我們就永遠落在環境問題的後面了。所以,今天要處理環境,我們不僅治理過去,更要同時建構將來,這與我國科學發展觀及國外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一致的。

  舉一個例子,就是兩地政府早於2002年訂立2010年的減排目標雖然基本達到,但若再針對小的指標加大努力,生病才吃藥打針一樣,永不能徹底改變在工業源頭、都市源頭、運輸源頭等污染源頭做成的污染,結果是治標不治本。因此,兩地政府在07年提出,並在08年4月開始實施清潔生產夥伴計劃,直接將治理污染的資金跨只投入內地,與內地攜手,致力改變“生產文化”。從治理到節能,兩地政府的理念是完全配合的。

  粵港之間關係更加互補和互助

  劉迺強:粵港之間在這些方面如何加強合作?

  邱騰華:粵港兩地市民生活在同一天空下,呼吸相同的空氣,飲用相同的水源,可說是唇齒相依。2007年,香港政府推出清潔生產夥伴計劃,我們投放九千三百萬港幣進行“跨只資助”。因為我們清楚知道,若然內地環境有問題,我們也不能避免受到影響,因為不少香港投資者在珠三角地區設廠。自08年4月至09年3月,共有160間工廠參與這個計劃,而在共同治理的信念下,香港市民普遍樂於接受,並希望在外國技術協助下,參與計劃的160間工廠可在同業之間互相推廣和分享。事實上,廣東省市政府投入的資源較我們更多,目的就是希望在相同理念下,彼此有更多資源可予互動和互用。

  另一個例子,就是與國家簽訂的清潔能源備忘錄。早前有人提到,為何行政長官與張國寶主任負責簽訂這次合約?但若我們宏觀地看待區域的能源使用,便會發現輸氣管道和液化天然氣站可以共用的時候,資源共享就是雙贏,而清潔能源備忘錄的簽訂正好體現了這種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亦可降低資源的重覆投入,減少污染。今天,我們與廣東省,尤其是深圳的利益是互為一體的,因為西氣東輸能到達深圳,深圳能用,我們也能用,這是雙贏的;第二,從國家層面看,整個華南地區的整體能源逐步走向清潔,就有賴廣東和香港的經驗。

  “有機互動互補”的概念是大家共同努力,不斷互動地從清潔生產、解決空氣和污染問題,直至建立一個可持續清潔能源的使用。這互動將來有望發展到其他循環經濟領域,甚至近日才引入的CDM清潔發展機制內。事實上,藉著香港作為門戶,可將外國的資金投入內地,或幫助內地通過香港去引進。

  粵港環境保護問題應把“點線面”結合好

  劉迺強:我們能否從一個較宏觀的視野看環境問題?

  邱騰華:我們可以用“點線面”來形容環境問題。在“點”方面,由於香港市民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因此環境問題總是高居第二或第三位,僅次於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問題,或教育問題。至於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也存在相同的“點”。不論廣州市、深圳市,或是規模較小的東莞和佛山市,當居民的經濟條件改善後,對環境的要求也會逐步提升。換言之,大家對於生活上的每一個點,都希望得到提升。但是,要解決環境問題,並不單是一個點的治理。對香港來說,我們會透過法例、撥款、政策和資源努力做好。

  雖然在生活上有很多的“點”,但我們必須將其連成一線,才能發揮更大作用。在空氣監測中,兩地政府自簽訂2002年的協議後,雙方已有一個共同的空氣監測制度,香港與內地的二十多個城市均受到監控。現時,大家可從互聯網上得知二十多個站的空氣質素。同樣地,水質的監控上亦已建立監測模型,利用數學模型計算任何珠江流域內的河流污染情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