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位候選人在未來路線上未激盪出任何火花 |
中評社╱題:從黨主席選舉三場政見會看蘇貞昌與民進黨的未來 作者:潘錫堂(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民進黨將於5月27日由黨員直選黨主席,選前黨中央舉辦三場電視政見會,民進黨內“批蘇”浪潮越來越大,其他四位候選人在電視政見會“圍剿”蘇貞昌,獨派及“一邊一國連線”也集中火力痛批,一時之間蘇貞昌儼然成為全黨公敵,即使他當選黨主席,民進黨恐怕也會元氣大傷。
民進黨主席選舉首場電視政見會,並未出現激烈交火,外界乃形容為“提前繳械的主席辯論”,也被解讀為民進黨內不願見到“四打一”的局面。然而,從第二場電視政見會開始,形勢丕變,戰情逆轉,蔡同榮、蘇煥智、許信良、吳榮義等四位候選人,揮戈指向蘇貞昌展開分進合擊戰線。
本文針對這三場電視政見會逐一做解讀與分析,說明為何會形成“四打一”、蘇貞昌被“圍剿”的局面?此種“二次蘇蔡之爭”提前開打,將對民進黨2012年敗選後的黨內轉型與改革產生何種影響?又將對民進黨2016年邁向重返執政,產生什麼影響?
外弛內張的民進黨主席選舉首場電視政見會
民進黨於四月廿九日舉行的首場黨主席選舉政見會,堪稱是民進黨歷次高層政見會中最乏味的一次演出,實在令人意外。因為民眾真正關心的重點,應是新任黨主席要把民進黨帶往何處?民進黨將走出甚麼路線?但首場黨主席選舉政見會卻令民眾大失所望。
然而,空泛淺薄的論述,掩蓋不住背後的劍拔弩張。在政見會中,許信良形同是蔡英文的助選員,蘇煥智則反對黨主席參選2016,二人皆針對蘇貞昌而來,這才是這場黨主席選舉外弛內張的真相。
許信良“一箭雙鵰”,他將民進黨2016總統大選的人選抉擇,與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綁在一起;又把總統人選綁住蔡英文,再將兩岸政策綁住謝長廷。於是,外界所稱的“許蔡謝”,即使不是操作面的聯手,亦已成精神面的結盟;許信良無疑提早掀開了民進黨內2016大選內戰的戰火,且是延續2012“蔡謝”二人對抗蘇貞昌的架構,將之再度定型化。
不管誰當選黨主席,都面臨同樣的三項問題:其一、如何加速黨務革新,促進黨內團結整合;其二、如何紮根基層,推出理想人選,打好2014年“七合一選戰”;其三、提出務實可行的兩岸政策,爭取台灣人民、大陸甚至全球社會認同。前兩項是民進黨的家務事,其影響僅只於民進黨內部,第三項攸關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及其對台灣前途的選擇,更將影響各界對民進黨的觀感。
民進黨首場主席選舉政見發表會,連自己人都搖頭。前立委郭正亮形容簡直是“虛問虛答”,面對民眾最關心的民生政策及經濟景氣,此場政見發表會中,經濟政策只是點綴。身為財經專家的吳榮義,未提出任何發展經濟的具體方案,許信良竟然將油電補助等同於財政上的量化寬鬆,蘇貞昌則提出“經濟要看長期、照顧所有人”這一番空話!
眾所周知,民進黨2012挑戰總統之所以功虧一簣,兩岸罩門是最大主因。這是前主席蔡英文都不否認的。但是這場首場政見發表會中,大陸或兩岸問題卻自動消失,彷彿未來的黨主席完全不用面對這個問題。
這次最可惜的人是許信良,以他對兩岸政策長期的深入思考,外界原來期待他可以在黨內提出關鍵的少數意見,沒想到連他也迴避兩岸問題,反而向深綠基層靠攏,一開始就拋出陳水扁特赦問題。
面對黨內“卡蘇”如此險峻的挑戰,蘇貞昌想必步步為營,一方面對各方挑釁,都會低調應對,以免激起更多反彈;一方面對於外界質疑,特別是兩岸政策部分,也會採取保守策略,以免遭到攻訐。
蘇貞昌有關兩岸政策論述仍秉持《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堅持“一邊一國”的立場,因此絕對無法使民進黨與中國大陸建立互信,自然談不上互利互惠;但他所標舉的立場,無異向黨員保證,他一旦當選黨主席,不會改變台獨黨綱也不會調整黨的路線。進一步說,在黨主席選舉之前,蘇貞昌的兩岸政策,只會對大陸更強硬而不會更軟弱,即使有開放的部分,也會保留彈性,以抽象、模糊的概念表述。反蘇勢力仍將會逼蘇貞昌明確表態,如何使獨派難以挑剔,中性黨員也有期待,應是蘇貞昌最大的挑戰。
事實上,2012年大選蔡英文之所以失利,其兩岸政策不為選民所接受,被公認為是主要因素。根據綠營學者研究,大約有6%的選民由於兩岸關係因素轉向支持馬英九,尤其是兩岸經濟因素讓百分之四點五的選民轉向,正是馬英九當選連任的關鍵。
民進黨五位黨主席參選人都應心知肚明,兩岸政策是民進黨的罩門,已成為民進黨能否重新執政的指標。新任黨主席必須讓台灣人民相信,民進黨能理性務實地與中國大陸交往,也能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兩岸關係不會因民進黨重新執政而再度陷入對抗的政治僵局,台灣也不至於籠罩戰爭陰霾而出現經濟困境。
令人遺憾的是,沒有任何參選人提出具體可行的兩岸政策,號稱黨內最瞭解中國大陸的許信良,卻以蔡英文的代理人自居,只是概括承受蔡英文的所有政見;當選希望最濃的蘇貞昌只有抽象的、原則性的論述;至少另外三位則因獨派色彩濃厚,期待他們會提出大陸當局能接受,台灣人民也可以信賴的兩岸政策,恐怕難上加難。
總之,這是民進黨內2016總統大選之前哨戰,也是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之戰。目前看來,蘇貞昌可能贏得黨主席選舉,但“蔡謝許”的“精神結盟”在選後即可能轉化成“操作結盟”,雙方勢將在明槍暗箭中為2016大選進行角力拔河。換言之,這次不論誰當選黨魁,兩岸政策如何調整、如何打贏2014年“七合一”選舉,甚至如何贏得2016總統候選人等,挑戰排山倒海而來,遑論還有糾纏已久的“扁幽靈”,特赦議題更是燙手山芋;新黨魁的挑戰,顯然更多更難。
是故,五位參選人應自我期許、自我鞭策為民進黨繼往開來再創新局,在後續兩場的電視政見會應就民進黨將何去何從?未來黨的路線將如何定性?尤其是兩岸政策將如何定調?提出具體的論述,讓黨員選出最理想的黨主席,也讓台灣人民瞭解未來民進黨是個甚麼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