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核設施的衛星照片(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9月28日電/沉悶的中朝關系最近出現了一些波瀾,先是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在高麗大學的演講被韓媒誤讀為金正恩近期會訪華,後是中國漁船再度遭到朝鮮軍警的扣押,要求船主繳納25萬贖金才能歸還漁船。
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27日載文《中朝關系何時回到新常態》,文章說,從2012年開始,每年都會有漁民被朝鮮扣押的新聞報道出來,這種事情經過媒體的發酵會進一步加深中國民間對朝鮮金氏政權的厭惡感,損害中朝關系回暖的民意基礎。很難想象,金正恩會在近期內實現訪華,求實地說,中朝關系的轉折點恐怕還沒有來到,只有當中朝關系的基礎從虛幻的血盟關系轉換為正常國家關系之後,轉折才會來臨,中朝關系才能在新常態下重建。
扣押漁民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但當扣押漁民的過程和細節被披露出來之後,事情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比如說漁船是被朝鮮海警在東經123°57‘的海域將漁船攔截,然後往朝鮮海域開了兩三個小時之後再拍照,脅迫船長承認越界捕撈。
整個情節與電影中的海盜無異,無論這種行為是朝鮮軍警個人所為,還是得到了高層的授權,都是朝鮮的國家行為,畢竟是穿著制服的軍人扣押、挾持和毆打了中國的漁民。扣押漁民或者通過繳納贖金,或者通過外交途徑化解,但治標不治本。
中朝之間並沒有明確的海上劃界,也沒有簽訂漁業協定,東經124度只是一種默認的邊界,另外,中國的漁場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枯竭,這也是中國漁民不斷出現在默認邊界附近海域的根源所在。在這片灰色的海域,朝鮮方面將中國漁民當成了“獵物”, 繳納贖金,息事寧人,也是常有的事情。漁業糾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朝鮮方面的執法方式,脅迫中國漁船越界,然後再罰款,這是赤裸裸的搶劫行為。
解決漁業爭端的根本之策還是要厘定雙方的海上邊界,但海上劃界並不容易,中國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約國,而朝鮮並沒有加入其中,朝鮮的領海還是50海裡,而中國則是12海裡。因為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一旦陷入糾紛,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境地。國家之間的關系最終還需要落實到法律上,以意識形態或者歷史情結作為紐帶,終究還是靠不住的。
漁船被扣押,漁民被毆打,船上的物資被洗劫一空,這樣的情節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每一次都會刺激到中國民衆的神經,對身旁的“友邦”都會驚詫一番。頻頻扣押中國漁船,更使中朝關系雪上加霜,增加了雙邊關系轉型的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