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金融風暴十周年 不能忘記的教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3 09:39:55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不能忘記金融風暴的教訓”的社論,指出1997年由對沖基金狙擊泰銖引發的亞洲金融風暴,如今剛好是10周年。當年的風暴在東亞摧枯拉朽,摧殘各國金融與經濟,在外來“熱錢”對當地貨幣一買一賣、賺了就走之下,好些國家不是破産就是瀕臨破産、政府倒臺,整個地區不僅經濟萎縮、股市崩潰,數以萬計的商家負債、倒閉,廣大民衆也資産縮水、失業,陷入困境。熬過了10年的低潮、也努力拼搏了10年之後,這個地區如今又現榮景,多數股市早已超越風暴前的水平,地價、房價也一路飈高,許多企業欣欣向榮,各國各地區新的開發計劃不斷出臺。然而,人們不應該忘記當年的風暴,人們應該永遠緊記教訓。別忘了,在金融風暴席捲東亞之前,本地區不就是一片繁榮?許多國家當時不也是意氣風發? 

  社論表示,那場金融風暴迫使許多政府痛定思痛,徹底改革金融體系,改采穩健經濟政策,增加出口,逐步償還債務,重新累積外匯儲備。相較于10年前,東亞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紀律已經好很多。但是,當年的教訓是否認真吸取了,則不無疑問。如今外匯儲備的巨額增長,讓一些國家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然而,單靠外匯儲備建立的安全是不足恃的,這種安全感甚至可能只是假像。不僅因爲外匯儲備本身是一種高昂成本,在美元持續走軟之下,主要由美元組成的外匯儲備風險也越來越大。此外,熱錢再次大量涌入,資産泡沫快速形成,都很讓人警惕。而比這種潜藏在外的危機更令人擔憂的,則是一些國家好了傷疤忘了疼,爲政者又玩起老把戲,操弄政治手段干預經濟領域的運作。 

  例如,泰國去年9月軍事政變後出任財政部長的比蒂耶通,在今年2月28日匆匆辭去副首相兼財長的職位,正是由于他一連串帶有濃烈“經濟民族主義”的新措施不得人心。他在去年底通過泰國央行宣布對外資流入的嚴格管制措施,引發股市大跌,24小時後,又宣布取消部分限制。今年初,財政部又宣布修訂外資投資法規,限制外國投資者在泰國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股市再次應聲狂跌,比蒂耶通趕緊出面修正。諸如此類的朝令夕改,充分反映出,泰國主管財經政策者在國家剛剛從金融風暴中康復不久,就把嚴謹、穩健的政策拋諸腦後了。爲了打擊政治對手而輕率動用修改財政金融政策和法規這根“大棒子”,傷及了無辜,又被迫收回,結果是平白損害政治威信和商業信譽。又例如,印尼經濟才剛剛有所起色,有關方面就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與新電信集團在印尼兩家電信公司出現交叉持股,懷疑“可能違反了印尼的競爭法”,要進行調查。在喧鬧的過程中,政治人物興風作浪的手法明顯可見。 

  社論指出,新例子還有在地理上與新加坡最接近的柔佛南部依斯幹達特區。這個經濟特區原本就是要作爲提振馬來西亞始終低迷的景氣的超大型開發計劃,最需要的就是廣納善言,笑臉迎客,尤其是爭取新加坡投資者,否則,選在馬來半島最南端就沒有意義。偏偏當地政客却始終把經濟發展計劃當政治籌碼,煽動民族情緒,或明或暗抵制中央政策、傷害新加坡。以如此狹隘心態來發展經濟,如何可能抵禦另一次金融風暴或經濟危機?政治亂干預經濟,便形成貪污腐敗的溫床,所推行的投資若不是低效率便是大浪費,經濟體質也就不可能强壯。馬哈迪政府當年之所以能承受國際“金融大鰐”的狙擊,又能抗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掌經濟主權,靠的是幸運,是國家的大筆“油錢”。但是,馬來西亞的石油資源即將耗盡,好運也許不會再有,務實、守信、與各國加强合作的財經政策,才是根本之道。 

  如果人們沒有吸取教訓,不嚴格制訂發展規則或者制訂了却不切實遵守,則下一個危機隨時都可能再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