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世界主要大區內,只有亞洲樞紐機場地位尚未最終確定。亞太樞紐機場集中在太平洋西岸的狹長地域,市場高度重疊,在東南亞地區新加坡與中國香港地區之間開始激烈競爭的同時,圍繞“東北亞樞紐機場”建設的中日韓三國競爭正在上演。
新華社報道,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董志毅表示,東北亞地區樞紐的競爭是北京首都機場與韓國首爾仁川、日本東京成田的競爭。
據悉,韓國仁川機場從建立開始,就定位於亞洲樞紐,韓國政府給予仁川機場很多政策支持,促進了其樞紐的建設。目前,每年中國前往北美的旅客有30%左右通過仁川、成田兩大機場中轉,其便利的中轉服務對旅客極具吸引力。
據了解,首都機場、仁川機場、成田機場、香港機場、上海機場等幾家東亞機場組成了東亞機場聯盟,定期召開主題會議,進行經驗交流,提升東亞機場的運營服務水平。
目前,共有61家海內外航空公司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運營約200條航線,通航城市共計156個,其中國際城市66個,國內城市90個。由於大部分航班運力集中在國內航線,首都機場每周與世界主要城市的通航點和每周航班頻率整體弱於亞洲三個主要中樞機場香港、仁川、成田機場。
以2005年歐洲和北美市場運力統計為例,從首都機場始發的歐洲航線每周共提供34929個座位運力,佔機場離港總運力的3.96%,北美航線每周共提供24731個座位運力,佔機場離港總運力的5.59%。而對比同期的日本東京成田機場,其歐洲航線每周可提供55113個座位運力,佔其離港總運力的11.19%,北美航線每周提供135882個座位運力,佔其離港總運力的27.59%。
與此同時,日航、大韓等航空公司已構建起龐大的北美與亞洲、歐洲與亞洲的航線網絡,也直接分流了中國前往北美和歐洲的客流。這是仁川、成田的巨大優勢。
首都機場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航空運輸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有高度的相關性。當前,全球正處於經濟周期的下行階段,航空業也不得不面對油價猛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運營成本高,環境保護壓力的持續上升,以及空域資源日趨緊張等綜合因素帶來的低迷態勢。反觀中國航空市場,憑借中國經濟的強勢增長已經成為全球民航發展的新興力量,並將在未來持續蓬勃。
此外,航空業的發展依賴於商務旅遊業的整體發展,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國家,憑借北京奧運會與殘奧會的成功舉辦,隨著首都機場在樞紐建設方面步伐進一步加快,這一亞洲首家擁有3條跑道和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的機場,有充足的硬件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