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東方早報刊載作者葉匡政的文章說,在被部分中國媒體潑墨式報道多次後,韓國方面終於做出回應。韓國駐華使館聲明稱,對所謂韓國教授聲稱“詩人李白是韓國人”、“孫中山是韓國人”、“朝鮮族發明了漢字”等虛假報道表示“深感擔憂,並予以關注”。聲明指出,這些“中國文化被韓國”的報道,事後經查明大部分均無事實依據。有些報道是把某個人觀點當成韓國國民的普遍立場,扭曲事實真相並進行炒作。
這兩年寫過兩篇與韓國文化有關的評論,從網友一些“棒子”稱謂的留言,我已感到某種民族情緒。只要說起韓國,網民多是怨恨不屑的口吻。這種情緒的漫延,與這種臆造的“文化之爭”不無關聯。
記得前些年,“哈韓”還是一種風尚,但從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在聯合國“申遺”成功開始,一場虛擬的文化之爭拉開了大幕。媒體早有解釋,江陵端午祭的源起雖與中國的端午節有關,但與端午節習俗並不相同。它主要是指當地的一種祭祀活動,祭祀的也多是韓國才有的神靈,如大關嶺山神等。它不過是以端午為時間點,是韓國民眾迎送各種農業神的一種信仰活動,雖有儒教祭儀,但巫俗祭儀多是韓民族才有的文化內容。即便韓國民間過端午節,吃的也是艾子糕喝的是薏仁汁,與中國端午習俗也大不相同。
在一些同源的文化圈,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有一些習俗雖起源某地,但在漫長的歷史與文化交流中,會被周邊的國家或地區吸納和接受,並演變為自己民族的獨特習俗,這本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種正常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