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古代推人口普查 明代有世界最早“戶口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3 16:52:55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人口普查意義重大,可以了解各地區、各階層、各行業人口的分布,為國家制定大政方針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簡單地說,人口普查就是對全國的人口數量和結構“摸家底”。這種“摸家底”其實在中國古代就有了。

  羊城晚報報道,洪武三年(1370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曾對全國人口進行過一次聲勢浩大的“點閘對比”,給每戶編制戶帖,帖上首印“欽奉聖旨”,填寫戶主及家庭成員基本信息,還備附注“事產”、“戶別”等專項內容,記載這家人的身份和經濟來源等信息,譬如注明其是“軍戶”、“民戶”抑或“匠戶”等等,這種“戶帖”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戶口本”。據悉,明太祖的這場“人口普查”比美國(1790年)和英國(1801年)的“國情普查”早400多年。英國學者卡爾津曾著文嘆曰:“此為全世界最早推行全國人口普查的明證和榜樣!” 

  朱元璋的“人口普查”還不算最早的,其實早在公元前2200年的堯舜夏商時代,就進行過最原始的“人口普查”。據《史記》載:“禹平水土,定九州,計民數”,說的大禹曾為治水進行過人口調查,當時登記人口為1355萬人。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也進行過一次全國性“人口普查”,《漢書.地理志》說,當時全國共有居民12222062戶,59594978人,數字精確到個位,所下的工夫可想而知了。

  先人們早就懂得統計人口的重要性,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就說:“不明於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經於水,險也。”他不僅推行“春曰書比、夏曰日程、秋曰大稽,與民數得亡”的常態人口統計,還注意調查人口素質,譬如每個農民能提供多少人的口糧,有專門技能的男人和女人有多少,鰥夫、寡婦、病人有多少,等等。秦國宰相商鞅,也下令將全國總人口按壯男、壯女、官吏、商人、讀書人、殘疾人等十三類分別統計,此乃歷史上著名的“強國知十三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