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9日電/“十一五”期間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孰強孰弱,日前已見分曉。記者從昨日(29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十一五”期間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發布會暨省域經濟研討會上獲悉,作為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2012年重大研究成果的省域經濟競爭力藍皮書向社會公布了“十一五”期間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以及港澳台地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結果。
中國網報道,2010年,江蘇、廣東、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與2006年相比,江蘇上升了3位,廣東保持不變,上海下降了2位。此外,在今年的評價報告中,根據港澳台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課題組兼顧港、澳、台地區和中國內地31個省級區域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原則,構建了一個符合港澳台在內的34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和指標體系,形成了由1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19個三級指標和103個四級指標組成的評價體系,對2006~2010年包括港澳台地區和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在內的34個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排名。結果顯示,2010年,台灣、香港分別居第一、第三位,澳門名列第九位。
據悉,該《藍皮書》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順應全球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更加注重科學發展、更加注重民生和更加注重統籌協調發展。此次公布的《藍皮書》是在廣泛徵收和吸取國內權威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由1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5個三級指標和210個四級指標組成的評價體系。
2010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湖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黑龍江省、湖南省、重慶市、陝西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排序為海南省、山西省、吉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貴州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