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圖表 |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時維八月,又到了中國最優秀的市場主體——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公布半年度成績單的日子。乍看這份成績單,上市公司淨利潤合計高達1.2萬億元,中國石油、中國國航、建設銀行等行業巨頭位居利潤排行榜前列,日進鬥金。細看之下,在這份成績單中卻有不少“水分”,上市公司的“傲嬌”業績並不全是靠自己主營業務掙來的。
《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中國經濟研究院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發現,在公布2014年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88.1%的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補助,部分公司所獲政府補助甚至遠遠高於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這些公司遍布製造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其中有中央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定期為被打上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發放政府補助,企業因此“扭虧為盈”。
這些喝了“補藥”的上市公司,身體狀況究竟如何?
誠然,政府利用公共財政資金,對一些需要扶持的高新技術行業以及符合經濟結構轉型方向的產業發放補助無可厚非;企業借力政策紅利增強主業提高效益也算正途。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數據統計發現,很多政府補助資金流向了產能過剩行業;許多地方政府以各類名目發放政府補助後,並未對企業是否按照規定使用補助進行監管,也沒有把補助資金使用情況向社會公開。政府的補貼成了一筆糊塗賬。
截至8月31日,A股253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的“成績單”。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統計,上半年2537家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稱“淨利潤”)1.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3%。
然而,根據記者的調查,在這份成績單中,各級政府對上市公司的補助占據重要角色。這些補助對某些上市公司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直接關係到它是盈利還是虧損。
通常,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解釋稱,政府補助是本公司(集團)從政府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以投資者身份向本公司(集團)投入的資本。因此政府補助也被市場戲稱為上市公司的“補藥”。
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4年上半年共有2235家上市公司在2014年半年報中披露收到政府補助,合計收到政府補助高達322.63億元,收到補助的上市公司數量占公布半年報公司數量的88.1%。
在這個龐大的受補助群體中,哪些上市公司對政府補助的依賴性更強?補助呈現怎樣的特征?《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研究院根據Wind資訊數據對這些政府補助進行了調查。
需要說明的是,為更客觀嚴謹地反映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下文中所述的政府補助是根據上市公司半年報中公布的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數據。比如,中國石油在2014年半年報中披露,今年上半年總共收到政府補助51.74億元,但計入上半年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4.21億元,即只有14.21億元計入了中國石油的上半年淨利潤,所以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所得政府補助以14.21億元為准。
上半年政府補助同比增三成
58家上市公司獲補過億元
根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有2235家,政府補助的總金額為322.63億元。2013年同期,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有2183家,政府補助的總金額為240.13億元。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不僅數量增加了52家,總金額也同比增加34.36%。根據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分類,其中獲得補助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有1182家,地方國企所屬上市公司有557家,中央國有企業所屬上市公司有289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