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品讀習近平“兩座山論”的哲學思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9 10:46:38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這“兩座山論”,正在被海內外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和接受……可以說,“兩座山論”已經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論述中,又以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的闡述最為全面、經典——“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三句話系統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已然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指引方向,既有側重又不可分割,在三個方面充分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其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方面,體現了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支配著整個社會發展進程。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築一定要經濟基礎狀況,它們的共同作用構成整個社會的矛盾運動。面對發展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的緊迫形勢,“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客觀分析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指出了當今發展要扭轉“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推動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決不要“帶血”的GDP,這為破解難題提供了經驗和方法。

  再者,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方面,體現了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產力是全部生產生活的物質前提,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基礎。世界上的事物間是相互聯繫的,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看待事物,否則就會出現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問題。正所謂“有無相成,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兩山”論斷內容相互辯證,融為一體,不可偏頗,指出發展要按照生產力發展規律,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而不能為了眼前的“一時利益”而違背規律,砸子孫後代的“碗”,吃子孫後代的“飯”,充分體現了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生態文明“兩手抓、兩手硬”的戰略思維,符合聯繫和發展的觀點。

  另外,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方面,還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改革開放歷史經驗時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重鮮明提出,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兩山”的科學論斷對施政方略要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提出了明確要求,真正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保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成為億萬群眾的自覺行動。

  “兩座山論”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必將引領全黨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國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