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毓峰 |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徐夢溪)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21-24日在北京舉行。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及公民教育系專任助理教授李毓峰出席,並就台灣青年学生身份與文化認同的內容發言。以下為發言內容:
台灣青年世代的認同議題幾乎是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迅速成為兩岸各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兩岸學界與實務部門對此議題也陸續展開系列性研究與調研。台灣青年學生的認同問題整體可納入青年世代研究範疇,世代研究是傳統的社會學與政治學研究議題,同一“出生世代”的類似社會位階會型塑其價值觀與政治經濟行為,尤其是青年時期的政治環境、教育內涵與社會事件會導致同一“出生世代”的人們共同經歷相近的政治社會化過程,進而使該群體的信念與行為模式固化。
台灣不同年齡、世代民眾之間的政治與社會態度(如國家認同、民主價值、投票行為等)存在分化或世代差異。由於高校是台灣青年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階段,但既有高校學生族群與文化認同方面的調查研究資料比較薄弱,故而通過專項議題問卷,針對台灣高校青年學生的身份、文化認同以及兩岸關係議題做問卷調查。
現階段台灣青年學生群體可歸入所謂政黨輪替或網絡傳播世代,即該世代的青少年與成年時期經歷本土化教育與政黨輪替,感受到兩岸經貿開放與大陸崛起的經濟與社會效應,以及網絡社會的興起,相對而言具有較強的台灣認同。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由於具有青年理想主義與行動主義等特質,已成為台灣社會運動的主體力量之一,數次學運分別對島內政局與兩岸關係造成深遠影響。在偏“獨”政治合力推動下的島內本土化逐漸成勢,本土生活、兩岸政治經濟關係變動以及兼具中華文化的混合社會化(教育)塑造了台灣青年世代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台灣”的歷史集體記憶,而青年學生的民族主義也扎根於這些集體記憶。
在問卷中專門設計多組關於“中華民族/文化”與“台灣/本土文化”問題,試圖從多個面向了解台灣青年學生群體的認同立場。在族群題組方面,有88.9%的學生不否認多數台灣人的祖先是漢人,繼承漢人血統與歷史(明確同意比例為45.4%);有79.4%的學生不否認台灣人不應分離於多族群的中華民族(明確同意比例為50.5%)。在文化題組方面,有88.1%的學生不否認作為中華民族一員,應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明確同意比例為54%,其比例低於2013年全台調查的82.2%);有92.2%的學生不否認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文化中占有很重要分量(明確同意比例為65.9%),但也有94.7%的學生不否認台灣應建立與“中國”不同的文化特色(明確同意比例為50.1%)。
調查數據顯示,證實本土化對台灣民眾政治身份認同與族群身份認同的深刻影響,青年世代表現更為突出,其“去中趨台”的立場傾向普遍高於其他世代群體。然而,青年學生群體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依舊保持較高的認可度,多數青年學生並未在民族與文化意義上並排斥中國認同,其中對“中華文化”的接受認可稍高於“中華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