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雲南省曲靖市鉻渣污染廢水可能污染珠江源頭的消息,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無疑,這是一起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性質惡劣。值得注意的是,對這起事件,雲南曲靖當地政府是在外界的壓力下才“被迫”作出回應。事實上,早在6月12日,當地環保局就接到有山羊飲水後中毒死亡的舉報,但直到8月12日,網友微博爆料,擔心有毒物質排入南盤水,引起珠江污染後,事件才因網絡的發酵、媒體的介入,進入公眾視野。
近些年,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環境污染事件一直受到社會的關注,哪怕它遠在千里之外。對遠方的人們來說,環境污染可能是一個事件,而對事件發生地的居民而言,環境污染是實實在在的噩夢,首當其衝地受到影響。
人們經常能夠看到“癌症村”、“結石村”、“怪病村”之類的報道,其中一些與當地的環境污染不無關聯,但大多數仍停留在懷疑、推斷的層面。試想,環境污染物滲入土壤,進入水源,改變周邊生活環境,生活在當地的居民豈能毫不受到影響?可見,即便是懷疑和推斷,也並非全無道理,但鮮見有被坐實為環境污染,更絕少見到當地居民據此提起訴訟或要求賠償的事例。
此前,發生在廈門、廣州,最近發生在大連的一些可能帶來環境風險的工業項目,大多受到了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就是因為任何環境威脅,當地居民都是第一個和最大的受害者。近年來,隨著產業的梯度轉移,重污染企業轉向偏遠落後地區,環境污染也可能隨之轉移遷徙。比較發生在城市與鄉村、發達地區與偏遠落後地區的環境事件的局面和走向,就很值得深思。
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落後地區更不易躲避環境的污染,一部分是由於醫療化學知識和環保意識的缺乏,更多的則是源於利益表達渠道和話語權的不對等。比如城市與農村在遭遇環境危機時,城市會受到更多關注,市民群體的抗議會得到更多的矚目,而農村村民卻沒有更多辦法,投訴無門,很多時候都是無奈地接受,在那裡自生自滅;而偏遠落後地區的環境問題,如果不是有什麼特殊之處,也很難獲得社會輿論的持續強烈的關注。
就本次事件來說,人們對珠江水質的擔憂不無道理,廣東環保部門稱“未發現異常”的說法也可能屬實,但鉻渣污染仍是盤旋在曲靖當地居民頭上的一團烏雲,他們可能長期受到此次事故的影響。(時間:8月15日 來源: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