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相比於禁止,反思缺什麼更重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30 13:53:29


  西風東漸之下,傳統文化必然會遭受挑戰並受到衝擊。以前“一家獨大”的局面,也會日益呈現多元,洋節越過越熱鬧而傳統節日有被邊緣化之勢。被視為“西方傳統”的聖誕節,近年來在國內方興未艾,熱鬧非凡而消費需求旺盛。反之國內的傳統節日,比如清明、中秋、端午和春節,卻變得日益冷清而讓人感到“沒有節味”。基於這種文化危機感,抵制洋節、回歸傳統的觀點似乎變得頗有市場。

  然而高度的文化認同和欣賞,是建立在自身的吸引力之上,而不是對洋節的抵制。洋節何以能夠獲得青睞而傳統節日被拋棄,其間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過節的形式有別外,關鍵還在於,我們的所謂傳統節日已經越來越空心化。反之,像聖誕節這樣,讓人們在一種平等和狂歡的節日形式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坐標。

  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國內日漸式微,更談不上走出去成為“世界節日”,究其原因,在於我們既丟掉了傳統節日背後本有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又未能在兼收並蓄中去有所提高和改進。打著抵制崇洋媚外的旗號,採取“一禁了之”的粗暴方式,如此做只能適得其反,既暴露出自己的文化自卑,也反射出目光上的短視和手段上的無力。相比較而言,近鄰日韓在包容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始終堅守著傳統的陣綫,讓傳統文化在創新求變中獲得全民的認同。文化需要體系化的構建而不是抵制洋節。因為這樣做無以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抵制了洋節能否讓傳統節日得到認可?能否激起公衆過節的興趣?抵制之後又該如何呢?

  更何況,相比於過什麼節來說,個體的選擇權和自由權更加重要,若連選擇過什麼節日的自由都沒有,那麼過什麼節其實已然失去了意義。學校雖然承擔著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然而更應尊重和保護每一個人的自由。若連兼收並蓄的大學都如此不堪而簡單化,折射的恰是教育能力的孱弱與教育理念的走偏。沒有做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恰是傳統文化的最大危機。因為救贖傳統文化,重新獲得民族認同,讓傳統節日保持吸引力,根本上還得“以人為中心”。

  封校禁過聖誕缺乏文化自信,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出路,不但無以救贖傳統節目和民族文化,反倒是把人推向了相反的方向。社會治理和人文教育不能如此簡單,做到對自由和權利的尊重,才是最終的出路。(來源:新文化報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