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淡水三文魚”的話題近日引發爭議。中國市場上有三分之一是“假冒”三文魚?中國漁業協會官網發布了一則關於“國產三文魚”的澄清聲明,從內容上看,漁業協會是支持將“虹鱒”視為“三文魚”的。
在大衆的印象裡,一直認為三文魚是進口的海洋魚,如今卻冒出來所謂的“國產三文魚”,又是“淡水三文魚”,不免要被弄糊塗了,究竟孰真孰假?而且,“國產三文魚”之爭存在各方說辭不一、信息不明、權威性存疑等問題,加上中科院都被帶了一波“真假風波”,事件誘發的波瀾越來越廣。
從各方報道關於三文魚介紹及各路專家解釋看,三文魚的情況略顯複雜,不僅有翻譯歷史的淵源,也有魚種類別之辯,還有約定俗成、商業營銷推廣等因素,普通人不明就裡。顯然,“國產三文魚”能否被稱之為三文魚,需綜合多種因素考慮,不能單純為了商業利益,就硬將虹鱒貼上“三文魚”的標簽。
事實上,從批發商反饋的信息看,市場對“國產三文魚”并不熱衷,因二者的肉質有差異,只能以低於進口三文魚的價格銷售,甚至批發商都未將其當作三文魚賣,仍然稱之為虹鱒魚。而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則不只是價格和口感問題,更重要的是安全性,有沒有寄生蟲傳染問題才是關鍵。
根據部分專家觀點,無論是“國產三文魚”還是進口三文魚,無論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都有寄生蟲傳染隱患,與水質和養殖環境有關。可見,在“國產三文魚”真實情況不明、寄生蟲檢疫流程規範之前,先不要盲目推薦生吃,而應站在消費者立場考慮,鼓勵吃熟食,以有效規避寄生蟲傳染風險。
因此,當下應先暫且拋開“國產三文魚”之爭,把食品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規範“國產三文魚”生產銷售流程,做好質量檢驗、寄生蟲檢疫,而不能為口舌之辯,隨意誇大事實,鼓吹生吃,忽視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來源:揚州晚報 作者: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