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彭光謙:金融危機將實質性改善中美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08-12-06 00:56:10  


彭光謙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訊/環球時報報道,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危機,目前正從局部向全球蔓延,它將給中美安全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長期支撑美利堅帝國大廈的三大支柱—金融霸權(美元霸權)、軍事霸權和文化霸權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可以說,中美戰略力量對比的消長變化比人們預計的要來得大,中國戰略態勢的改善也比人們預期的要到得早,但有人借此得出所謂中美戰略力量對比的“拐點”正在到來的判斷則是毫無根據的。美元霸權雖有削弱,但金元帝國的根基並未坍塌,至今還沒有哪一種貨幣能够取代美元,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強國,美國本土仍然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而中國深層的結構性問題始終是制約中國發展的一大隱患。中美之間的戰略差距不是一個早晨就可以消失的。剛扔掉討飯的碗,就以為可以挑戰天下首富,這是一種危險的幻覺。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應對金融危機為第一要務的美國新政府將在一定時期內被迫專注於國內經濟事務。前任美國政府在新保守主義的綁架下開動了戰爭機器,這極大地消耗了美國的戰略資源,削弱了美國的綜合國力。而高呼“變革”的口號走上總統寶座的奧巴馬臨危受命,沒有更多選擇,只能收縮戰線。在施政重心上,在資源分配上,在政策關注點上,新一屆美國政府將相對地由海外轉向國內,由軍事領域轉向經濟領域。在從伊拉克逐漸撤兵,爭取以政治手段解決幾大地區熱點問題的同時,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調整的步伐以及以關島為中心的美國亞太地區新的戰略樞紐的建設也有可能適度放緩。美國一時無暇他顧,中國面臨的戰略壓力雖然不會完全消失,但會相對減輕。 

  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正在成為中美關係新的戰略基礎。當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是中美當前面臨的最大的共同威脅。急於走出危機的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將加深。加強包括經濟合作在內的中美戰略合作,共度時艱,將進一步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軸。歷史上,為共同抗擊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勢力,中美曾攜手並肩,組成反法西斯陣線,共同浴血奮戰;為了共同抵制前蘇聯的霸權主義擴張,中美兩國曾捐棄前嫌,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為了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美國不得不調整一度以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的錯誤的政策方向。今天中美兩國共同面臨的不是傳統的拿槍的敵人,而是賴以生存的經濟秩序,其嚴峻性、毀傷性、破壞性前所未有。任何一國都難以單獨應付。這種新的戰略形勢將使中美傳統領域的戰略結構性矛盾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中美之間的戰略合作面上升。中美戰略關係將由於合作應對經濟危機而被賦予新的內涵,並得到新的發展。 

  有人援引1929到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曾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事實,擔心美國會不會為轉嫁經濟危機而發動新的戰爭?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時移勢異,當年可以用戰爭刺激不景氣的經濟,今天經濟不景氣不是缺乏刺激,而是被債務過度刺激了。再用戰爭刺激猶如飲鴆止渴,只會適得其反。可以說,經濟領域中的摩擦碰撞與低頻震蕩難以避免,但暫時不會給中美戰略關係造成重大衝擊。相反,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和經濟合作的日益深化,將給中美戰略關係帶來實質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