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啃老族 “老”不可能永遠被“啃”

http://www.CRNTT.com   2009-01-17 10:13:59  


爹娘可以啃一時但不能啃一世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訊/“啃老族”在中國已經成爲一種不得不引起重視的現象,東方網刊登了孔曦的文章,呼籲“以不啃老為榮”。作者表示:“自古以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人是有惰性的,要克服它,首先必須轉變觀念。”文章内容如下:

  很多年以前,我的一個同事,為他中專畢業的兒子的就業問題發愁。我奇怪道:“他不是已經在上班了嗎?”他答道:“路太遠了,每天來回太辛苦。” 

  關於“啃老族”,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親,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不少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成為啃老一族。 

  幾年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的新聞傳遍大江南北,引發了是否浪費人才的大討論。如今,另一位北大才子陳生以分衆銷售、精細化營銷的策略進軍養豬業,在兩年內開設近百家豬肉連鎖店,營業額達到2個億,人稱廣州“豬肉大王”。20年前,陳生辭去公務員工作的時候,他母親曾到他單位大哭大鬧。辭職後,陳生賣過菜,賣過白酒,賣過房子,賣過飲料,如今,他已是擁有數千名員工的集團的董事長。去年12月,陳生的集團開出10萬年薪招聘碩士,計劃招15名,報名者達1500人,最終聘用了36人。說起這次招聘,陳生感嘆時至今日,人們的就業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和20年前我老媽一個樣”。在兩個月的招聘過程中,迫於種種壓力,有幾位很優秀的碩士畢業生最終退出。有一位已經准備簽約,他舅舅打電話到公司怒罵:“別說10萬,就是20萬也不要去賣豬肉,幹這麼丟人的事情!” 

  今年1月14日,在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專題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俞正聲說:“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是就業,解決就業問題首先要促進大學生就業。” 

  同一天下午,與會的市政協委員通過東方網與網友圍繞“堅持履職為民,保障民生改善”主題進行互動交流。談到大學畢業生就業,引出“啃老族”這個熱點話題。 

  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大學生就業形勢比往年更為嚴峻,我非常同情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所面臨的較大就業壓力。當未來不再有既定軌道,需要自己選擇,需要接受社會挑揀,還需要挑戰并不輕鬆的挑戰。”她為那些存在就業困難的大學畢業生提了幾條中肯的建議——第一條路:先就業、後擇業,以不啃老為榮;第二條路:對截然不同的體驗和待遇要泰然處之;第三條路,發掘自己的潛能,敢於創業;第四條路,眼光放遠,到外地發揮才能。還可以參與城市社區志願工作。 

  據權威部門統計,2009年,我國將有611萬名大學生畢業,其中的四分之一將有就業困難。究其原因,經濟下行是一個因素,畢業生本人及家人的就業觀陳舊也是主因。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認為“賣豬肉丟臉”的舅舅。其實,陳生的公司招聘碩士生,將來是要進入管理層的,并非永遠站櫃台賣豬肉。退一萬步說,即便真的一輩子賣豬肉,只要他(她)本人敬業樂業,旁人也沒有資格說三道四。 

  在德國,很多技術性操作崗位的工人,都是本科畢業生。我國的一些大型企業,操作崗位上也有很多大專生。當代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扎實、接受能力良好的勞動者。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實在應該變一變了。 

  有個有名的實驗叫“溫水中的青蛙”。把一只青蛙丟進滾燙的水裡,它立刻會奮力跳出來。如果把青蛙放在浸滿冷水的鍋裡,慢慢加熱,青蛙一直覺得很舒服,直到被煮熟。 

  同樣的道理,雖然“啃老族”們未必都願意一直啃老,但沒有壓力的舒服日子過慣了,再要到社會上打拼,就很難了。再說得透徹一點,“老”,也不可能永遠被“啃”下去。 

  自古以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人是有惰性的,要克服它,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另外,市政府已出台了不少鼓勵大學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政策,希望“啃老族”和即將變成“啃老族”的大學畢業生放下包袱,輕裝前進。更希望父母們鼓勵孩子走上社會,開辟屬於他們的天地。時代的潮流,不會對“溫水中的青蛙”網開一面。只有勇於接受挑戰的人,才有可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掌握自己的命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