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洲調整對華政策 滲透失望與不滿

http://www.CRNTT.com   2009-01-19 00:15:47  


中歐關係繼續前行
 
    兩份對華政策文件的不同基調

  歐洲對中國看法的修正不能不反映在歐盟對華政策上。遙想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中歐關係的進展取得了質的飛躍。中國堅持並深入改革、開放及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的建設性的貢獻獲得歐盟的肯定與稱許。歐盟認為應以“進一步提高與加強對華關係”來回應中國“史無前例的變革”。 1998 年,歐盟主動提出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歐盟委員會在有關報告中指出,“中國的變革是激動人心的,與這變革同步的是向公民社會的轉變,這個轉變也是相當可觀的”,“中國正在本地區及全球舞台上推行日益成熟與負責的政策”。

   8年以後,2006 年底歐盟委員會發表的以“更緊密的夥伴與擴大的責任”為名的對華政策文件則引人注目地改變了調門,標示歐盟對華政策思想的某種階段性的變化。報告雖說提及中國經濟上的發展,但更多地抱怨中國對歐的“不公正競爭”,強調中國要與歐洲平分利益,並專門附加文件,列出一個長長的要價單子,索取中國“對歐開放市場,公平對待歐洲”。文件對中國國內形勢也有半吞半吐的肯定,但更不惜筆墨,大段論述中國的問題,頗有自上而下指點與警示的味道,其中還稱“中國領導人每日都行走在複雜多憂的道路上” 。在國際問題上,報告也極具匠心地寫道,中國“執行主動、微妙的外交政策”,既明指中國致力於擴大國際影響,又暗示中國有專為自己的精心策劃。

  前後兩份文件的差別清晰地表明歐盟對華政策演變的軌跡。在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深刻、難以阻擋的變化中,歐洲對自身處境以及與他方關係的感受和對策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開步改革、開放的中國在歐洲心目中,曾是一個相當稚弱需要指導,卻令人喜歡、寄於期待的少年;而三十年後的中國於歐洲的眼卻成長為一個自信、自主、不肯聽命於他人的壯漢。

  歐洲調整後的對華政策由此滲透出一種失望與不滿的情緒,增加了控制、索取的成份。雙方的磨擦點增多,克服矛盾的難度更大,關係的進展較前滯澀。近兩年來,關係的困難較多地表現在西藏問題上,不少歐洲人堅持對達賴與西藏實況的誤解,一些歐洲領導者一再堅持會見西藏分裂運動的領袖——達賴,給他以政治上的支持,損害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核心利益和中歐關係的基礎。歐盟和歐洲一些國家領導人置中國首要安全關切於不顧,公然干涉中國內政,自然引起中國當局與公眾的正當憤慨,使歐中關係面臨困境。他們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努力將中歐關係納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中歐關係走過漫長的歷史道路,積累下豐厚的成果,也經過了一些波折的磨練,存有克服困難的經驗。當前,中歐皆處於自身發展的關鍵時期,雙方理應接力過去傳統,繼續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歐間也有在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難以數清的合作與協商專案作為維繫與推進雙方關係的強力紐帶。在應對金融危機、氣候變化及國際安全等嚴峻挑戰中,中歐間有共同或相似的利益與追求,合作、協商餘地廣闊。鑒此,中歐有理由,也有能力度過困難時期,使雙方關係轉陰為晴。當然雙方必須從當前形勢中汲取經驗,更注意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為發展關係的準則,這是關係改進以及長期平穩發展的必要條件與可靠保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