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 為何不能實行農村土地私有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1-19 10:00:49  


土地如果私有化就很難避免變相兼併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訊/“三農”問題長期困擾中國的問題,“土地流轉”是否真的對解決農村問題具有良效、會不會造成變相的土地兼併,是很多學者擔憂的.紅旗文稿刊登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村與農業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教授的文章“我國為什麼不能實行農村土地私有化”文章内容如下: 

   一、解決“三農”問題不能簡單套用西方的理論邏輯 

  “三農”問題不只是我國才有的現象,而是多數發展中國家普遍、長期存在的問題。對此,西方嚴肅的學者也并不認為他們的經驗或理論能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其實,不僅中國,包括日本、韓國等在內的整個東亞,甚至整個第三世界,本來就沒有西方主流意識形態中孤立存在的農業問題。我們發展中國家需要考慮的主要是農民生計、農村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穩定這“三農”問題。 

  近年來理論界很關注“三農”問題,但不少學者卻繼續以西方的理論邏輯來套用於國情不同的本土問題。西方學術界主流提出的“土地私有化+流轉市場化必然導致農業規模經營”的思想,在國內得到普遍呼應,除了利益集團背景之外,部分原因是其在理論邏輯上確實很完整;但把這種理論邏輯直接套用在發展中國家的“三農”問題上,則顯然缺乏經驗依據。反而是幾乎所有人口過億的大型發展中國家,在繼承或采行西方制度之後,普遍受制於耕者無其田和城市貧民窟化,并由此造成社會動亂。 

  因此,國內主流學術界實際上是以西方的理論邏輯,推導形成了對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觀點,并加以模型檢驗;需要提醒的是,這個土地私有化邏輯仍然需要在經驗層次得到起碼的支持:不論任何主義、制度或政府、領袖,只要發展中國家在不能對外轉嫁成本的約束下加快工業化,必然導致農業資源和生產力諸要素大幅度淨流出;在這個進程中,由多種複雜因素形成的“三農”困境,不可能靠某個外部引入的激進理論或政策就會迎刃而解 。 

  筆者在1980年代也曾經熱衷於依據西方主流理論構建的邏輯來討論中國農村問題,認為,只要全面實行了土地產權的私有化,就會有利於土地買賣、自由流轉、兼并集中,那就一方面使農業有可能出現土地規模經營、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獲取規模收益;另一方面,多餘的農業勞動力和人口會自然被城市化吸納。於是,新古典和制度學派的理論成為我在農村調查研究中的指導思想。然而,我在後來更為廣泛的國內外調查和對發展中國家的比較研究中,逐漸從堅信不疑到形成質疑,主要是由於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找不到支持這個邏輯的經驗依據,才使我認識到,當年提出的這種從私有化必達自由化的邏輯看上去完整,實則似是而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