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從金融危機到社會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1-21 10:08:03  


 
  產生兩個傳導的因素是完全不同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系統不能正常運作而導致的資金鏈的斷裂。美國三大汽車巨頭之所以陷入困境,中國的一些中小企業倒閉,直接原因之一就是資金鏈的斷裂 (需求不足則是背後更深刻的原因);而導致經濟危機演變為社會危機的最直接的因素,則是企業倒閉、裁員所引致的失業問題。因為失業意味著相當一部分人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結果就是貧困、生活無著、社會矛盾等現象的發生。同時,相當一部分人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也意味著社會中的購買力會進一步下降,需求不足的問題會進一步嚴重,人們對於前景的預期也會惡化。因此,失業問題往往成為在經濟危機中各國政府要面對的最嚴峻的問題之一。 

  明確危機的兩步傳導過程,對於我們深入認識這場金融危機中的一些問題,是有重要的啓發意義的。 

  第一,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所面臨的問題的獨特性。 

  美國是這次金融危機的源發地,因此,美國必然要經歷一個完整的危機兩步傳導過程。美國所遭遇的可能更多是在金融層面以及金融影響實體經濟的傳導。當然,這並不是說在美國,經濟危機就不會傳導到社會層面,失業問題也會是美國一個嚴重的問題。儘管如此,有兩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其一,由於美國特有的產業結構,即使是金融危機已經演變為實體經濟的危機,其就業問題並沒有傳統經濟危機中那樣嚴重。到目前為止,美國的失業率上升很有限,所涉及的也主要是非美、非歐籍職員。其二,美國的失業相對好辦,因為它有一個相對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而中國的問題卻明顯不同。正如吳敬璉先生早就指出的,實際上,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中國的經濟就已經出現問題了。我也曾將這個問題概括為 “從生活必需品時代進入耐用消費品時代這個坎兒邁不過去”。但不管怎麼說,中國的經濟問題是直接發生在實體經濟的層面。所以,中國的問題可能更多是在實體經濟的層面,以及經濟危機向社會層面的傳導。在最初的階段上,首當其衝的是出口導向型的企業。而在實體經濟的問題深化之後,房地產、汽車和IT將成為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而且,還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就實體經濟本身而言,中國國內可能會有一個內部地區間傳導的過程。珠三角和長三角在這次危機中首當其衝,也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兩個地區。但在短暫的混亂過後,這兩個地區會將自己本來外銷的產品轉向內銷。由於這兩個地區原來工業的基礎及其配套設施比較好,其在國內的競爭中會有明顯的優勢。由此可以預期的是,其他地區的經濟可能會受到這些轉向內銷企業產品的衝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