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從金融危機到社會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1-21 10:08:03  


 
  反向傳導主要會體現在兩個環節上。一個環節就是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的反向傳導。也就是說,金融危機導致實體經濟的危機,而實體經濟的危機如需求下降、企業利潤降低、企業破產倒閉再導致銀行壞賬的產生,從而對金融體系形成新的衝擊。其中,需要人們密切關注的是,美國和歐洲金融危機對其實體經濟的影響究竟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實體經濟的危機會不會反過來進一步加重金融危機?在我國,類似的問題也是存在的。應當說,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幸運之處,是自己的金融系統處於比較健康的狀態。無論是銀行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還是政府債務,都處在可控狀態。但至少從理論上來說,實體經濟狀況惡化導致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進入2009年之後,一些外資機構和一些大的投資者,在香港股票市場連續大量出售中資銀行股,其中的解釋之一,是境外投資者擔心內地轉趨積極的貨幣政策,加上行政化干預,會很快導致國內銀行壞賬增加,銀行盈利前景轉壞。這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跡象。 

  另外一個環節就是社會危機、社會問題向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反向傳導。如前所述,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向社會傳遞主要是通過失業,其對實體經濟產生的影響顯而易見,即購買力下降,需求進一步減少,生產過剩問題進一步嚴重。同時,人們收入的減少和預期的變壞,也會影響到金融的層面,收入的減少意味著償還債務能力的下降,銀行的壞賬會增加,金融衍生品種的問題進一步加重。在中國,尤其要注意的是經濟危機向社會危機的傳導。 

  必須看到,西方已經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其構築的社會安全網要比我們堅固得多。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對於中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新鮮事,我們幾乎完全沒有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經驗,在制度層面上準備就更是不够。因此,在同樣程度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我們在社會層面產生的問題將會更為嚴重。 

  當然,實際傳導過程的發生,不僅取決於危機本身演變的規律,也取決於人為的應對與干預。應當看到,與此前歷次經濟危機相比,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社會應對危機的能力已經大大增強。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政府在面對危機時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在下半年甚至第二季度就有可能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此,上述的傳導過程有可能不會完整地發生。但了解這些傳導的過程,認識其機制和規律,對於我們深化對危機的認識和準備是有益的。 (孫立平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