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冰:從軟力量的高度重整中國傳媒

http://www.CRNTT.com   2009-01-30 10:43:09  


2008年8月6日,外國記者在故宮午門前直播奧運火炬傳遞。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載評論員陳冰文章“從軟力量的高度重整中國傳媒”,文章指出,中國的傳媒始終沒有超越“喉舌”論,或許是軟力量沒有在世界產生較大影響力的症結所在;超越“耳目喉舌”的狹隘視角,把傳媒提高到國家軟力量載體的高度,也許是中國傳媒政策與體制變革的突破口。全文如下: 

  比較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典禮的“中國報道”和北京奧運會的“美國報道”,人們明顯感到“不對等”。中國媒體對奧巴馬就職典禮的報道是洋洋灑灑,興奮有餘;而美國和西方媒體報道北京奧運會,卻有些吝嗇、挑剔。同樣都出現“假唱”事件,美國以天氣寒冷為由解釋得通達人情,沒有成為熱點;中國不願解釋,結果成為習慣性“弄虛作假”的最新證據。

  這種現象的背後,顯示著軟力量的強弱。軟力量的不同,讓人們帶上了“有色眼鏡”,強勢的一方總占盡先機,贏得支持和好感;弱勢的一方總被扭曲,遭受打擊和要挾。同是“世界工廠”,英國戴上這頂帽子是擴散工業革命的成果,中國戴上這頂帽子則成了污染環境、威脅世界貿易平衡。軟力量的強弱,還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心理,強者自信,弱者自卑。英國人自豪是曾經的“世界工廠”,中國人掩飾“我們還不是世界工廠”。

  加強軟力量建設,在中國近年來呼聲漸高,以與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相匹配,拓展文化影響力,至少不被世界所誤解或被妖魔化。但是,如何加強軟力量,很多人強調的是文化價值觀、制度建設、外交政策、普世性等等。這些軟力量的核心內容在中國並不缺乏,甚至說足够,缺乏的恰恰是合適的傳播途徑和擴散渠道,如何讓世界有效地了解和接受似乎才是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