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危機下,全球化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09-01-31 07:56:00  


1月29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左)和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09年年會的一個討論會。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訊/上海《解放日報》日前刊載文章“金融危機下,全球化何去何從”,文章說,1月28日,在金融危機帶來的陣陣“寒意”中,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拉開帷幕,此次有一倍于去年的首腦級人物聚集瑞士小鎮達沃斯,共商金融危機突圍之道,著意“構建危機後的世界”。有人認爲,全球經濟現階段正遭遇經濟全球化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危機,那麽,此次金融危機對于全球化意味著什麽,是全球化進程中一次偶然爆發,還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轉折?文章如下: 

  全球化會否掉轉勢頭? 

  全球經濟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的重創,有不少人悲觀地認爲此次危機會使全球化退潮甚至中止。對此,國務院發展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侯若石堅定地表示,全球化的趨勢是客觀現實,也是經濟活動即物質生産到市場交換的一個必然結果,它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的。“當前,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全球化進程也許會暫時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趨勢非但不會放緩,反而還會加快。”侯若石說。 

  上海社科院全球化經濟研究室主任金芳也持相同觀點,幷表示倒退和封閉都不是解决問題的辦法。金芳通過詳細的數據描繪了全球化在最近二三十年裏迅猛推進的勢頭。她說,全球化在“貿易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生産一體化”這三個核心領域都有明顯的快速發展。“比如貿易領域,在全球化剛開始的1960年到1985年的25年間,全球貿易出口額從1萬億美元僅增長到2萬億美元;而在全球化快速推進的1985年到2005年20年間,貿易出口額從2萬億美元激增到10萬億美元。” 

  全球化軟肋在于制度? 

  但是,不可否認,全球化在帶來利益的同時也隱含問題。金芳指出,全球化發展近30年裏一直處于內部失衡的狀態。“全球化包括功能性全球化和制度性全球化兩個方面,近30年來,功能性全球化在私人部門利益驅動和市場力量推動下得到快速發展,但制度性全球化的推進始終較爲落後。”金芳表示,儘管在國際貿易領域,制度建設已經起步,但在金融投資和生産領域,制度建設還很滯後,全球化多邊治理體系的很多領域還在沿用上世紀40年代建立起來的制度。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