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歐關係背後的“鐘擺”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09-02-07 08:04:22  


 
  在國際關係學上,外交姿態總被賦予了某種特別涵義。正如中國外長新年第一次出訪都要先訪問非洲,借此姿態來昭示中非關係特殊一樣,溫家寶總理選擇在中國農曆新年重要節日之際出訪歐洲,尤其是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也一樣是帶有某種意義的外交姿態。

  溫總理在達沃斯論壇歷時30分鐘的主題演講,把這一場新年訪問定位為“信心之旅”,以前所未有的視野,抬升中歐關係到全球背景內,向歐洲乃至世界傳遞“信心”,以期挽手合作,抗擊洶湧而來的全球經濟衰退。溫家寶引用了瑞士作家馬克斯•弗裏施的一句話:“只要去掉其中的災難成分,危機就是一種建設性的狀態。”

  在柏林,溫總理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進早餐,一同欣賞柏林晨景。中德發表聯合聲明將合作應對金融危機,德國式金融謹慎主義和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越來越被世人看作挽救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災難的依靠。

  在布魯塞爾,溫總理會見了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會見了歐盟新任輪值主席國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會見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兩人會談後共同出席了記者招待會。兩人談笑風生,溫總理不看稿子,“用心”講話。

  大概在10天前,由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外交部第一副部長波亞爾率領的歐盟高級代表團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中歐第四輪戰略對話會,波亞爾說對話“非常友好、非常開放、非常詳細”。三個“非常”和溫總理的“用心”講話,說明中歐關係不僅恢復到2008年4月巴羅佐訪問北京時的程度,而且似乎在向外界表明,雙方關係“從未不正常過”。現在,雙方的對話和峰會將重新啟動。

  此前,中國政府宣佈向德國、西班牙等國家派出大型採購團,這被國際觀察家視為中歐走向穩定的雙邊關係的重要姿態。歐盟把中國視作重要的市場和經濟夥伴。中國對歐盟貿易享有逾1700億歐元的巨額順差,中國政府派出經貿代表團加深雙邊經濟關係,合情合理。

  統計資料表明,2008年中歐雙方貿易額達到4256億美元,同比增長19.5%,歐盟連續5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歐洲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其地位的重要性甚至於超過了日本和美國。

  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全球經濟呈現出需求下降、市場萎縮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貿易大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經濟,中國也身受其害。資料表明,歐盟除法國有龐大內需支撐下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較小之外,包括德國、英國在內的歐盟國家的經濟都在痛苦中衰退下行。中國去年11月、12月的出口額增速劇烈下降,2009年GDP增長率下調,國際上也充斥著“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

  這些因素決定著中歐關係必須建立務實和穩固的關係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給中歐關係的“鐘擺”提供了“勢能”,強大的勢能可以轉化為衝破低谷的動能,向更高的水準擺動。可以預想到,在大勢的帶動下,中法關係也將很快在政府層面上恢復正常。

  警惕中歐關係之鐘“停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