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危機的挑戰與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09-02-08 09:32:54  


日本人對金融危機最悲觀
  中評社北京2月8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刊載文章“金融危機的挑戰與機遇”,全文如下: 

  金融危機不斷蔓延擴散,對世界發展、穩定與和平都帶來巨大衝擊,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但危機對國際社會既是破壞性因素,也是建設性因素,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關鍵看如何應對。如果各國處理得當,挑戰可能轉化為機遇。

改變不合理消費模式

  危機雖然使美國和西方失業率大幅攀升,民眾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方式受到衝擊,但正是在危機衝擊下,美國人開始意識到借貸消費模式的弊端,逐步意識到儲蓄的重要和東方人節儉的優點。從這點看,金融危機對美國民眾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未必不是一次機遇。

  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擴散,其政治社會效應在不斷顯現。法國發生了首次大規模罷工示威活動,俄羅斯也出現了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冰島聯合政府則在金融危機衝擊下被迫辭職。隨著世界經濟形勢惡化,各國出現裁員浪潮,社會不滿情緒在蔓延,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大打折扣,這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威脅世界穩定甚至各國執政黨執政地位的最大潛在隱患。

  但換種角度看,如果各國政府能勇於面對危機反而可能提高民族凝聚力。這也正是奧巴馬就職演說的主題所在。奧巴馬正是通過承認美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以此來增強民眾的憂患意識,增強民眾應對危機的信心。這點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1933年已經做出了榜樣。而韓國在1997年應對金融危機時喚醒了韓國人強烈的民族意識,至今仍受用無窮。

  因此可以說,民眾對政府信任不信任、滿意不滿意,社會能不能實現穩定,政權能否鞏固,不完全取決於金融危機怎麼發展,主要還是取決於各國政府如何應對,能否把挑戰轉化為機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