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郎咸平:中國有可能是內傷

http://www.CRNTT.com   2009-02-09 08:56:29  


 
  什麽叫科學?科學的基礎不是創新,科學的基礎是工序流程式的積累,這才是真正的基礎。你知道什麽國家會喊創新嗎?一個從來沒有建立過系統的國家才會喊創新。創新一定要根據前人的努力逐漸積累改進,這樣才能創新。 

    大企業是在系統裏生存 

  你不要奇怪,2008年之後中國很難有現代的高科技企業,也不會有現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也許有人會說,華爲不錯吧?還有富士康不錯吧?好,我告訴你,華爲既有嚴謹的小系統又有嚴謹的大系統。華爲的小系統是自己創造的,華爲的大系統是它花了2億元請IBM創造的。它的大系統水平多少呢?是3.7分;IBM的水平是多少呢?是5分。 

  富士康之所以能够成爲全球第一大的工廠,是因爲它的資金實力雄厚嗎?是他們老闆的正確經營嗎?根本不是。富士康有著最嚴謹的小系統,同時還有“3+1”的大系統。它沒有“6+1”,但有“3+1”。它就是靠這種“3+1”系統,建立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産能規模。它的規模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加在一起還要大。 

  在金融危機衝擊之下,企業面前的路非常清楚:進行“6+1“的高效整合,這是唯一的出路。短期看,是爲了求生存;長期看,建立起一套大系統,應該是我們未來十幾年努力的目標。 

  在中國,海爾、聯想、方正、華爲、中集、TCL、美的、康佳、海信這些企業中,經過這次衝擊之後,慢慢就會出問題。我認爲,半年以後還能扛得住的,排序應該是華爲、中集、方正等。我看企業行不行,是看它們的系統。我很擔心,中國的很多企業在2009年能不能扛得住,格力空調已經出問題了,這是我們製造業的現狀。在十大製造業面臨困難的今天,你會發現建立起系統的公司,受到的衝擊會相對較小,但能不能全身而退,我也沒把握,主要看外部衝擊有多大。 

  有人說,製造業不好做,我就轉型做服務業。那麽,我要問,沒有製造業你服務什麽?如果沒有製造業,你快遞公司送什麽東西?送空氣是不可能的,送友情也是不可能,你只能送茶杯、送麥克風才有價值。有很多地方說要放弃製造業,去做服務業,這樣的想法肯定是錯的。製造業是未來中國的靈魂,如果中國製造業全面垮臺,我們將爲此付出慘重代價。而且,製造業出現危機之後,給銀行帶來的危機會更加嚴重。 

  英國《金融時報》有一篇文章,說這次金融危機歐盟是輕傷,美國是重傷,中國是內傷;目前,美國的情况在繼續惡化,歐洲好一點,因爲金融危機對歐洲衝擊不大,他們的救市方案也比較好。 

  中國的製造業處境很危險,因爲我們的製造業一直在全球“6+1”的前端,最容易受到衝擊。2009年,中國製造業的生存環境會進一步惡化,我相信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會有一些積極應對政策,但我希望這些政策出臺要快,如果政策推出太慢,造成製造業迅速崩塌的話,處理起來是非常棘手的。但是否會出現這樣的情况,我都不太敢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