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印度崛起對中國的經驗與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09-02-11 07:08:17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終身教授黃亞生
  中評社北京2月11日訊/廣東南方網日前登載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終身教授黃亞生2月1日在嶺南大講壇的演講“印度崛起對中國的經驗與教訓”,全文如下:

  雖然,“中國製造”的標簽比“印度製造”的標簽更為普遍,但在中國製造並不一定是由中國製造。用不了多久,“印度製造”將成為“由印度製造”的同義詞,印度人不僅會從全球化中獲得工資收益,還會把利潤也留在手裡。除非中國著手進行大膽的制度改革,否則印度在今後20年的表現也許會大大超過中國。 

  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否能長期持續,而且是有利於人民福利的經濟增長,取決於微觀的條件,有各個方面,有企業的競爭能力、有政府管理的質量、政府自己受不受監督、政府自己有沒有節制等等,這些都是微觀方面的條件,也就是說是制度方面的條件。 

  在我看來,中印之間的比較,中國在哪一個方面都比印度強,除了經濟體制;印度在哪一個方面都比中國差,除了經濟體制。這就是我這幾年做的研究得出的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 

  經濟發展取決於制度條件 

  一般談印度問題,大家知道比較多的是它的劣勢。很多國內記者、學者也有談到,一去印度就覺得又臟又差。他們這麼講也不能說是錯的,但是我要問一個問題,這麼差的硬件環境,為什麼印度的經濟增長現在能達到8%呢? 

  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印度肯定在一些方面做得不錯。印度的劣勢是非常容易用眼睛看到的,而它的優勢是非常不容易看到的,它是一種隱性、無形的東西,這是需要你去考察的,是需要你去做研究的。 

  從歷史上來看,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印度的發展速度,大概是3%.到了80年代達到了5.8%,差不多6%了。90年代差不多還是在這個水平上。2001年印度的增長是5%左右,最近幾年,印度的增長達到了8%-9%,達到了東亞速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