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杜平:中國尚未告別“靠天吃飯”

http://www.CRNTT.com   2009-02-15 07:36:54  


今年中國多個省份發生歷史罕見的旱災。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訊/廣東《南方日報》日前登載評論員杜平文章“中國尚未告別‘靠天吃飯’”,文章說,在中國的發展目標和資源分配中,農業始終沒成為名副其實的重中之重。其結果是,農業被現代化浪潮越拋越遠,至今無法成為現代經濟中的頂梁柱,無法創造符合現代社會的就業機會,無法為農村居民創造更多財富。數億農民之所以離開家園,就是因落後的農業不能提供更多機會。全文如下: 

  中國海關總署前天(11日)公布,今年1月份進出口貿易總額連續第三個月大幅度減少,其中出口貿易同比下降17.5%,為十年來首次。雖然其中有春節假期停業的因素,但海外市場需求的萎縮還是主要原因。

  這種形勢的持續,不只意味著中國出口業的困境在加劇,而且更意味著,原本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甚至已經成為某些行業主力軍的更多農民工將變得無所依靠,只能別無選擇地回到他們唯一的庇護所——家鄉的土地。

  對於數千萬農民工的失業,中國總理溫家寶不久前在英國訪問時,對香港媒體發出了一番感慨。他說:“應該感謝他們,城裡的高樓大廈、繁重的體力勞動都由他們承擔,現在他們回去了,絕大多數家裡還有承包的土地,這是他們最大的經濟保障。因此中國發生1200萬人返鄉而社會依然穩定,這又是農民工的一大貢獻。”

  作為一貫視民如傷的總理,溫家寶此言無疑是發自肺腑。但從農民工的角度看,他們的處境難免會令人產生同情和憐憫。在過去數十年裡,這支生機勃勃的產業大軍,曾經為中國的進步和繁榮做出過極大貢獻。但當經濟出現困難時,他們在城市裡的出現和存在竟然變成了多餘。

  最根本問題依然在農村

  農民工命運的變遷及其當前的處境,直接折射了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成功與失敗。中國經濟改革原本從農村開始,但至今為止,最不重視改革的領域是農業,獲益最少的是農業生產者,在各種大災大難面前最容易受到衝擊的還是農村居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