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中西部:失業返鄉者不屑耕田犁地

http://www.CRNTT.com   2009-02-10 11:27:49  


金融危機下大批農民工返鄉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訊/南方新聞網2月5日載文“金融海嘯下中國中西部:返鄉者不屑耕田犁地”,全文如下:

  這一次,我們收起行囊,不是奔向异地,而是回家。這一次,我們以記者的眼光,打量著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打量著金融海嘯下中國中西部那些平靜的小村莊,小鄉鎮,小城市。

  在那些經濟融入了全球化鏈條的地方,這個冬天有點冷。而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區,金融海嘯的衝擊波似乎幷未到來。

  我們深信,在這些閃光燈照耀不到的地方上演的,是或多或少被忽略乃至被遺忘的另一種真實,另一種歷史。沒有這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圖景,或者說現代化進程關鍵節點中的中國圖景,注定殘缺。

  江西高安市建山鎮塘下村

  金融危機下返鄉的年輕人讓這個冬日的村莊變得焦躁。想走,却不知道去哪里。留,又不會也不想學耕田犁地,要不就要和留在村裏的中老年人搶工作。但不管怎樣,多年走南闖北的打工生涯重塑了鄉村整整一代人,他們將給古老鄉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態帶來巨大的衝擊

  80後:“我一定會出去”

  這個春節,那些返鄉的80後中,有很多人變得焦躁不安。

  這群揣著山寨版蘋果手機,頭頂莫西幹和朋克“雜交”風格的髮型,會用粵語進行交流的年輕人,在離牛年還有很長日子時便從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工廠裏提前返鄉,一下子回到了坑坑窪窪的鄉間小路——勞動力輸出大省江西的勞動力輸出大縣高安市建山鎮的各個村莊。

  面對每年都沒有什麽變化、貧苦依舊的村子,他們迷茫,憂愁,渴望工作,却又不知道希望在哪里。

  謝金輝,27歲,塘下村人。迫于生活壓力,從16歲開始,他就南下廣州討生活。遠離家鄉是孤單的,但在廣東中山服裝廠和洗水廠每年一萬元左右的純收入,却比在家種地要多不少。

  不過,這個差距在逐年縮小。他離家外出打工的那一年,是穀價最低的一年,一百斤才36元,現在晚稻價格已經超過了100元。“如果我不去打工,生活會更糟糕。”謝金輝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