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香港經濟:問題是甚麼 出路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09-02-15 00:06:04  


 
    經濟問題出在“空洞化”

  經濟的轉型和提升,屬於經濟結構問題。而香港經濟結構問題,千言萬語,各家分析,一言以蔽之:問題出於“空洞化”。過去30年,香港許多行業的資金、人才、技術等,都長期往北流,使到香港的經濟基礎不斷收窄,光是傳統4大支柱產業,就佔了國民產值近三分之一。主政者一碰到問題,就繼續收縮:董建華由多中心收到4支柱,曾蔭權更企圖只發展金融業,聲稱一個金融業就能養活7百萬人。
  
  如果大家都同意空洞化是問題的所在,那麼,解決的方向就最明顯不過:把香港經濟充實化,設法發展更多新的行業,把資金、人才、技術等吸引進來。我們努力的重點,並非修修補補的就現有的少數產業開發新的市場,而是要開發新的產業。開始時,市場資訊並不清楚和有力,因而更加需要政府的助力。

  在這方面,香港最明顯有優勢的是發展總部經濟。根據最新數字,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6612家,其中,1298家為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地區總部。除地區總部外,駐港的還有各境外公司的2584家地區辦事處和2730家當地辦事處。相比較,目前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只有223家,不到香港的零頭。於此可見,香港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不單是在全國,就算在整個亞太地區,也佔首席位置。趁中國在世界經濟的地位日趨重要,有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想進入中國市場,香港可憑藉本來的優勢,系統地對外推介。東盟十國,香港有地緣優勢和傳統上的人脈關係,是當然的首選;英、美、加、澳、紐等英語國家也是重點開拓的市場。總部經濟內容十分廣泛,連接的產業也十分廣,增值高,拉動力強。總部經濟,更是香港作為中國企業對外跳板,和世界都會的必要條件。經濟不景,使到各種經營成本下降,反而提升了香港的競爭力。

  配合國家鼓勵內地大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香港是它們國際業務的最佳跳板。我敢說,找遍全世界,都找不到比香港更適合的跳板。因此,香港有需要全國作系統性的宣傳和推介,吸引大量內地計劃要“走出去”的企業於香港設國際總部。特區政府除了要主導這方面的工作之外,還要特別在港深邊境開發一個商貿區CBD(commercial and business district),以安置國內和國際跨國企業的總部。特區政府提出的邊境禁區開發計劃,主要是開發住宅小區,不但小打小鬧,而且還文不對題,正確的思路應該是大片開發新界西北,並且在新界西北修建新貨櫃碼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