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互聯網政治”良性發展 國家之幸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11:58:21  


 

  無意神化網絡的功能。互聯網本身只是一個互聯互通的公共平台,人民喜歡這個平台,是因為可以自由表達,可以保留個性,可以形成互動,可以凝聚群體力量—— 這些都是可貴的民主體驗,也契合了人類發展的需求。網民的本質是一種類型的公民,網絡民意被重視的本質,是一些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了尊重。既然網絡可以做到,就更有理由要求網絡之外的現實世界也能够做到。

  我們對互聯網政治充滿期待的根源就在於,互聯網時代可以為中國傳統政治賦予新的內涵。僅以溫家寶昨日在綫交流為例:“我一直認為群衆有權利知道政府在想什麼、做什麼”,這是對公民權的敬畏;“無論是對什麼人,要誠實,要用心講話”,這是對道德的自覺;“就業不僅關系一個人的生計,而且關系一個人的尊嚴”、“要感謝農民工兄弟姐妹們,最重、最臟、最累、最危險的活是你們幹的”,這是對勞動者的尊重;“財富如果長期為少數人所占有,而多數人處於貧困狀態,注定這個社會是不穩定的”,這是對社會公平的憂慮;“我倒不是關心我的鍛煉問題,我關心的是現在青少年學生們的鍛煉問題”,這是忘我的情懷……類似基於尊重公民權利的理念,有理由在網絡時代喚起更多的同行者。

  誠然,胡錦濤、溫家寶與網民的坦誠交流,不可能包含互聯網政治的全部含義,但他們所倡導的精神以及本身的示範作用,非常有利於各級官員在對網絡民意模糊不清的狀態中,找到明晰方向:尊重每一個個體的表達、參與、監督,滿懷誠心地面對群衆,心懷責任感地去履行職責。

  應該看到,昨日短短兩小時,網民提出了數十萬個問題,既顯參與之踴躍,亦含轉型期社會問題之複雜。這些,不可能寄希望於網絡的一朝化解,更多還需要寄希望於現實政治朝向文明的制度改進。今日之網絡,不再是毫無意義的游樂場,它已經成為民意、民聲、民智匯聚的平台,成為民主、民權、民情的重要橋梁和通道。怎麼運用它了解社會甘苦,怎麼使用它與群衆對話,怎麼借助它實現上下互動,怎麼通過它實現民權自由伸張……都是網絡時代的政治命題。而漸入佳境的 “互聯網政治”一旦與現實政治形成良性的互動,進入軌道,則實為人民之福,國家之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