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國“保八”,世界複雜心態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08:31:18  


 
  馬振崗也認爲,長期以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和投資,內需的作用比例太小,沒能得到充分發揮。在世界性經濟衰退的情况下,主要國家進口收縮,國際貿易將會明顯减少,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而中國國內市場潜力很大,特別是農村有待大力開發。通過拉動內需,减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中國經濟就能處于更主動的地位。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傅夢孜則認爲,從資源勞動密集型向創新節約環保型經濟轉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巨大的國內市場將成爲中國經濟保持相對較快發展的動力,這一天的真正到來也可能以此次危機爲轉折點。

  “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是决定未來中國發展的另兩大驅動力,各有70%和52%的專家在强調它們的作用。

  林德山認爲:“迄今爲止,中國經濟的成功是建立在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基礎上的。但這次經濟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暴露出了中國目前産業結構的脆弱。能否借此機會調整産業結構是中國能否走出傳統模式的關鍵。”事實上,金融風暴到來後,嚴酷的市場環境正在迫使企業轉型,實現“二次革命”。經濟界普遍認爲,在目前的形勢下,一些低附加值、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先出局,而有技術、有自主品牌的企業繼續發展,符合當前中國産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如今,各國各地區勞動力和資本要素間的競爭在日益趨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爲企業角逐國際市場的制勝法寶。只有加快轉變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大力增强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扭轉依靠低附加值加工製造取得國際分工、依靠廉價商品占據國際市場的狀况,從根本上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競爭力,切實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此外,“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法律法規的完善”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未來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專家們認爲,中西部加快發展將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法律法規的完善將提高政府效率及公信力、破除壟斷和等級制度、創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而全球化對中國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尋找機遇,中國經濟的未來才有希望。

對2009年謹慎樂觀

  度過了跌宕起伏的2008年,2009年的中國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中國提出了8%左右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難免引來一片質疑。但在質疑背後,却有更多的人希望中國能够順利實現“保八”的任務,因爲這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而且是關乎今年世界經濟走向的重要因素。

  隨著近年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正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8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約爲20%。而聯合國最近發布的2009年世界經濟報告指出,如果中國能够在今年實現8%的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達到驚人的50%。

  在《環球》雜志的調查中,專家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指數高于對世界經濟的信心指數,總體呈現謹慎樂觀的態度。

  有43%的專家對未來3年內美國經濟發展持悲觀態度,其餘的人裏,持樂觀態度和不確定態度的人各半。相比之下,更多的人看好未來3年中國經濟的發展,60%的人選擇了樂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