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隱形外交戰略 美國舞劍意在誰

http://www.CRNTT.com   2009-03-06 12:03:24  


奧巴馬和希拉里近期外交動作連連,眼花繚亂中暗藏機鋒。
  中評社香港3月6日訊/資深媒體人陳冰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登出文章,分析“美國的隱形外交戰略”。作者認爲,美國新政府的外交新戰略,可用“顯形”和“隱形”來區分。文章列舉了近期美國外交的諸多“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式的動作,指出“以退為進的隱形戰略”,目的“則是重新調整世界格局,保持領導地位。”文章内容如下:
 
  從美國副總統拜登的慕尼黑之行,到國務卿希拉裡(希拉裡)的亞洲之旅,再到奧巴馬在國會首次演講,美國外交的新戰略輪廓已漸顯現出來。如同人們所觀察到的,美國外交將在重振經濟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放下身段“與世界接合”。但同樣需要重視的是,無論美國用“巧力量”外交,還是增加與外部世界的“接觸”、“傾聽”和“磋商”,其目的是“在當前危機四伏的時代勇於向前”,領導世界。 

  美國外交的新戰略,可用“顯形”和“隱形”來區分。顯形部分是“一個中心,兩場戰爭,三個重點”,即以重振美國經濟為中心,盡快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脫身,重點解決巴以問題、朝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隱形部分則是重新調整世界格局,保持領導地位。 

           以退為進的隱形戰略       

  在外交策略上,也有“顯形”和“隱形”之分。顯形的是奧巴馬所言的重視談判功能,是希拉裡鼓吹的“巧力量”。隱形的則是利用軟力量拯救經濟,通過科技進步和地緣政治結構調整,實現“兵不頓而利可全”。 

  美國以柔軟身段和多年協商姿態進行外交,既是為了恢複國際信譽,解決經濟現實問題,更是以退為進,強化領導地位。 

  在美歐關系上,美國滿足歐洲人所期待的大西洋兩岸正常關系,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但隱形戰略則是保持美元的國際地位,排斥“上升的歐元”。美國至今沒有對德國總理默克爾所提的創立聯合國經濟理事會作出評論,也沒有對法國總統薩科齊所要求的歐洲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論調給予重視,倒是同歐洲各國交流而不與作為整體的歐盟進行外交,只有合作的意向,開不出具體支票,要求歐洲承擔更多責任,比如阿富汗駐軍。而歐盟內部不合,越來越凄迷的經濟狀況,以及西歐與非歐元區國家間緊張的經濟關系,都意味美國將用“溫柔而平等”的外交辭令來安撫盟國,從而保持美元的地位。 

  亞太地區則是奧巴馬政府的外交重點地區,雖然他在國會講話中用詞不多。奧巴馬要能够連任,最重要的是提振經濟,而歐洲各國幾乎都在舉債,且美國產品在歐洲市場并沒有多大競爭力,因此能够幫助美國走出經濟困境的是亞洲,不僅可以讓中國繼續買美國國債,讓美國企業在中國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分得蛋糕,而且美國產品和美國科技在亞洲市場(除日本)有較大吸引力,就是說美國在亞洲既可借到錢,又可推銷貨,因此奧巴馬政府把亞洲視為走出經濟困境的出路所在。 

  但是,美國并不希望亞洲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冒升得太快,於是通過對世界格局的微調或者說影響力,來阻止新興國家的發展速度和國際發言權。美國改善對俄羅斯的關系,隱含著要把俄國拉到歐洲陣營,適度與中國疏遠;美日強調同盟關系,甚至挑起釣魚島爭端,也是來鉗制中國。而在南亞,美國決定將反恐前綫推到巴基斯坦,發動導彈襲擊,既是為打擊恐怖分子,也是增強在中亞的影響力,遏制俄羅斯和中國,影響印度。 

  如此一來,美國在國際事務上便相當主動。進一步的行動是,通過領導解決全球氣候變暖運動,在綠色、環保、新能源等技術上占據制高點,而新能源技術和環保科技不僅會使傳統的能源國的地位下降,同樣會像電腦、軍工技術一樣成為各國競購的對象,美國便在金融危機中浴火重生。 


【 第1頁 第2頁 】